文:段春生神父
利瑪竇神父在南京傳教皈依的首名教友,是一位70歲的老人,姓秦,南京本地人,曾在軍隊擔任要職,是軍人世家,子孫滿堂。他的兒子在每三年舉行的武科舉考試中,曾三次奪冠,榮膺解元之稱號。他在南京有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職位,也是一名軍官。這位善良的老人信奉天主的事非常引人注目,他學會了接受洗禮的最基本信仰知識,非常勤奮、篤誠,利瑪竇神父為他施行洗禮,並為他取聖名為保祿。他的兒子也接受了洗禮,取聖名為瑪爾定(陸譯瑪爾第諾,St Martino),成為南京首批最虔誠的教友之一。
利瑪竇神父送他一幅精美的耶穌聖像。他們在家中為聖像建了一座小聖堂,並設置了精製的聖龕。同時,他們也為利神父準備了一個房間,供他居住。這樣,神父們也常去他家,為女眷和家人們在小聖堂舉行彌撒。秦家在奉教之前,曾非常熱衷於敬拜異教偶像,家中也供奉過許多偶像,有香木的,有鍍金的。為了請神父賜他們一張耶穌聖像,他們裝了滿滿幾大筐的異教偶像,送到利神父的住宅,請神父焚毀。利神父從中選擇一筐,送到澳門的李瑪諾神父【註】等人那裡,作為在南京首戰告捷的戰利品。據悉,澳門的神父們為利瑪竇在南京取得的傳教成績,曾隆重地慶祝了一番,特別感謝天主。
為宣傳福音,勸人篤信天主,利瑪竇通常用最簡單的,但又是最有效的方法傳福音。他在與重要的人士談話時,多給他們講述歐洲信奉天主教國家的優良風俗,諸如與建醫院、孤兒院、棄兒收容所、患絕症者收容所、朝聖者驛站;開設當舖、創辦救助團犯、寡婦,及其他城市貧民的互助會和慈善會;組織為個人得救和幫助他人過聖善生活的各種修會團體。每逢教會節日,大家都去聖堂參與彌撒,聆聽天主聖訓,在宗教方面完善自我;教友們慷慨地為窮人捐贈大筆錢款;城市、鄉村以及各地巡遊的高級教士,竭力維護教會的純潔,以確保其沒有瑕疵和玷污;刊行的書籍都要接受檢查,以免有傷風化的東西傳播;歸化失物或被盜藏匿的東西;上至皇帝王侯,下至平民百姓,都只能娶一房妻子,即使妻子不能生育,也不得休妻,這樣可以避免家庭糾紛。對此,中國人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極少有人願意效法,譬如:不許在童年時結婚,而需侍成年後才結婚。
最使中國人驚奇的是,教宗地位高於所有君主,而聖教會的領袖並非世襲,而是通過選舉產生的,由有德行、學問、明智,而又自幼獻身天主的長者(樞機)投票所產生,因此教宗掌管宗教事務也公允廉正。
在中國的傳教士們有意抬高教宗的地位,以使中國人知道教宗的重要性,一旦教宗為促進中國教務而派遣使節時,中國人就知道該如何對待教宗。在北京和南京,人們經常談論教宗的事,他們認為通過各種方式選出來的人,必然是德高望重的人。因此,中國的教友們對教宗都非常的崇敬。在當時所刊印的許多精美書籍中,經常談及教宗,譬如:利神父的教外朋友們在所刻板的《山海輿地全圖》中,在地圖中的「羅馬」附近寫下了關於教宗的說明,在總注釋中也提到了教宗的聖德。由此可知,不論是中國教友還是那些懷有善意的人,均對教宗極為尊敬。
待續
【註】李瑪諾神父(Emanuel Dias Sénior,1639年2月3日─1640年1月22日),字海嶽,葡萄牙人。他於1597年第一次來到澳門,曾任中國、日本、東京、暹羅等地傳教團的巡視神父,並先後兩次主管澳門聖保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