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號角專訪

專訪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校

下學年將開設英文中學
專訪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校
吳庭照署任校長:開設英文中學全基於家長的意願與學生需求

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校進駐風順堂上街1號已接近三年,這校舍為聖若瑟教區中學之原址,亦曾為海星中學所用。這所傳承下來的校舍,未來將會繼續發展。本報有幸訪問聖中二校的吳庭照署任校長、英文部副校長杜亮神父(Fr. Leonard Dollentas)及杜芷琳主任,披露該校未來將開設英文學部的細節。

現時二校一共有多少學生和班級呢?

杜主任:現時一共有330名學生。小一至小六、一共有11班,每級有兩班,每班30至32名學生。

吳校長:現時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二校暫時只有小一至小六,小一至小五各級兩班,而小六則有一班。

小六學生明年會升初中,他們便留守在二校,還是有其他的安排?

吳校長:明年(2023至2024學年)我們將正式開展英文中學,初一至初三會開兩班,準備現有的小六學生升讀,屆時也會對外招生。

英文中學的初中選址,將會是現有校舍的宏恩堂樓上的課室。那裡因為以前都曾用作課室,只需適當加上當代教學的設施。因此,不論是地點、教師任命、課程等安排與配套,都已準備就緒,我們與教青局的接洽也是非常緊密。

但未來擴展高中的話,現時二校的校舍能容納高中的班級嗎?

吳校長:我們的目標不只是初中,我們還希望開設高中的課程,屆時可能需要擴展校舍,我們甚至有後備方案,但現階段我們先著重初中的擴展,並與時並進,為英文高中作好準備。

為何會有開設英文高中的構思呢?

杜亮神父:因為我們考慮到非常重要的一點:天主教教育的理念,以德育人,並向學生灌輸天主教德育的重要性。這也是主教的意思,希望聖中能為本澳的學生提供一個更全面的學習,即:從幼稚園到小學,再到初中和高中的「一條龍」教育,從而讓學生更全面地接受天主教的培育與教育。

聖中第二校轉為英文部都只是數年前的事,為何聖中特意開設英文部呢?

杜亮神父:其實當時有部分學生家長曾向校方查詢,能否讓學生專注英文的教學,所以當時(仍在天神巷二、三校)特別開始增加及著重以英語授課,再後來慢慢發展至增設英文部,在校內全以英語溝通。所以這個構思完全來自家長的訴求,因為他們也曾反映,有意孩子修讀高中後送往外國讀書,故十分關注英文的語言能力。

同時,英語已是一個通用的語言,我們希望學生能為未來作充分準備,不論是讀大學還是投身社會,我們深信從小在英文學校的培育,為學生是相當有利的。

但聖中其他校部(五校和六校)都設有英文部,為何還需要在中區開設另一所英文校部呢?

吳校長:此外,有些家長擔心子女需要跨區上學,未能接送,所以我們有擴展英文中學這個想法,也是基於家長的訴求、意願與需求。另外,當習慣中區的校舍後,學生未必習慣和融入其他中學部的校園生活,於是我們採納多方面的意見和商討後,決定開展二校的英文學部。

您們認為聖中最特別的「賣點」是甚麼?

吳校長:為我而言,我認為學生在聖中能有更多的空間可以發展,不會受到太多的規範,我們能按學生的需求與能力進行調整。例如,最近我們才開始跨學科的活動,讓學生以更新奇的方式去學習,以訓練能力優先,在吸收相關知識時會更「入心」。我相信這也是聖中其中一項的特別之處。

杜主任:一直以來的教學模式,都偏向以學生能力為主,不會只是以傳統「坐在課室」聽書的模式,而是會加插專題、跨學科等模式,甚至會帶學生外出實習,以實地考察的方式讓學生學習更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