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瑪聖母堂舉行主保瞻禮
藉小聖人聖髑的臨在,讓我們看到成聖的希望
(本報訊)花地瑪聖母堂上主日(9日)提前慶祝主保瞻禮,敦請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該堂主任司鐸張俊鍵神父、教區秘書長劉偉傑神父、副本堂胡侶圓神父,以及多位神長共祭。當天亦有三位青年領受堅振聖事,以及十多位兒童初領聖體聖事。
彌撒開始時,首先由教友歐嘉努(Carlos Cabral)弟兄恭送聖方濟各.馬托及聖雅仙達.馬托的聖髑,由本堂張俊鍵神父安放在聖母像及兩位聖人聖像前,再由李主教向其獻香,他在彌撒導言中指出,花地瑪聖母顯現給三位小牧童,而兩位小聖人的聖髑之臨在,讓我們知道小孩子也能成聖:「誰說小孩子不能成為聖人、小孩便一定是頑皮的呢?每一個人都有天主的恩寵,所以每一個人都能夠成聖。」
圖片來源:聖若瑟教區中學第五校Facebook專頁
在講道,主教引用福音提到,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將祂的母親交托若望宗徒,聖母瑪利亞自此也成為我們整個人類的母親,更在過去的日子中,聖母曾在不同的地方,顯現給我們。而在花地瑪聖母顯現中,顯現給小孩子:「聖母繼承了她至愛聖子的教導,將天國彰顯給小孩子,也只有小孩子,才能進入天國。聖母藉着顯現給三位小牧童,小孩子也能成為聖人。」我們也藉着他們,反思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仍在塵世中、在成聖的旅途中每天奮鬥,要好像小孩一樣,才能找到進入天國的捷徑。
適逢兩位聖人的聖髑來到花地瑪聖母堂,令本年的堂慶別具意思。年僅10歲的小方濟各曾說,從聖母身上看到天主的光,這道光從聖母身上發出而且是燃燒着,但沒有焚毀:「天主的光正在燃燒,但沒有焚毁,這不是一個奇蹟嗎?這就好像在《舊約》中,梅瑟眼前燃燒中的荊棘一樣。」主教繼而指出,這道「光與火」透過聖母身上散發出來,並改變、改造了三位小牧童的心智,令他們甘願為他人全然奉獻自己的痛苦。
主教又引用第二篇讀經、《默示錄》中所記載的火龍:「這條火龍戴着七個王冠、十隻角。七個王冠則代表着七罪宗,十隻角則是十誡,這條象徵着罪惡的火龍,就是挑戰着十誡、犯不同的罪。」但是,火龍在黑暗中,仍然不能戰勝天主的光;在黑暗中的光,能讓我們能分辨善與惡。他邀請教友謹記基督徒的身份,透過分辨及活出善、推卻惡,讓天主的真光也能藉我們身上照耀他人,正如聖母一樣。
主教又提到,現時許多人都十分冷漠,對身邊的是非對錯毫不過問,看到罪惡時也不會勇於站出來糾正:「甚至在網絡上、在社交媒體上,每當看到一些惡事時,我們有否指證,還是相反『點讚』呢?」他邀請教友撫心自問,有否在祈禱中請求天主的光能照耀我們的良心,去分辨真正的善惡之餘,有否在日常生活中袖手旁觀,還是挺身而出指證對錯。
主教提到聖母邀請小牧童為罪人皈依而奉獻自己,為罪人悔改做補贖,求天主寬恕,這就是真正的愛。另外,燃燒也有淨化的作用,透過燃燒我們內心的愛火,好能淨化我們的罪過:「我們要克服我們的罪,並作補贖。補贖就是我們為我們做錯的,作深切的懺悔、懇求天主的寬恕。」
最後他提醒教友,花地瑪聖母顯現讓我們看到希望、是「希望的母親」。現今世上許多地方都充滿沮喪和絕望,又藉着三位小牧童身上,也讓我們看到希望,因為小孩子讓我們感到有將來、有希望,而我們應該活像一個願意為他人付出奉獻及犧牲的小孩子,進入這條通往天國的捷徑。
彌撒中,除施放堅振聖事、初領聖體,在彌撒聖祭後又進行堂區善會成員派遣禮;亦特別進行聖⽅濟各及聖雅仙達的聖像祝福禮,以及安放聖⼈聖髑。
該堂主任司鐸張俊鍵神父感謝葡國聖方濟與雅仙達基金會,送出聖⽅濟各及聖雅仙達的聖髑,並簡單介紹聖髑屬兩位小聖人的棺木一小部分,同時亦感謝葡國花地瑪聖母大殿主任司鐸贈送兩尊小牧童聖像,讓該堂教友在澳門也能自發進行聖人敬禮,得到聖人的代禱與助佑。此外,張神父亦特別感謝教友歐嘉努弟兄,協助運送聖像及聖髑。他更引用主教的話寄語教友,要學習小牧童的芳表,勇於犧牲,願意為光作見證。
花地瑪聖母堂在堂慶正日(週四,10月13日)晚上舉行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期間誦念玫瑰經。受疫情影響,出遊只在堂區範圍內空地進行,堂慶聚餐亦延至本主日(16日)晚上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