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道明非凡的影響力

文:高凡濤神父
譯:何心豫

玫瑰聖母堂(聖道明堂)是澳門最受遊客歡迎的地方之一,並特別受基督信徒遊客愛戴。此聖堂的舊主祭壇上有一座由皇家提供的玫瑰聖母聖像,而她左右兩邊分別有古斯曼的聖道明聖像(St. Dominic of Guzman)和澳門教區主保之一的聖女加大利納聖像(St. Catherine of Siena),此聖堂是由在1587年9月1日最初抵達澳門的三名西班牙道明會會士所設立的。

慈母教會每年8月8日邀請基督徒、整個教會大家庭,特別是道明會大家庭,去紀念聖道明;但是,聖道明是誰?

聖道明大約在1170年出生於卡斯蒂(Castilla,西班牙)布爾高(Burgos)省內的加勒路加(Caleruega)這一高尚的城鎮。他的父母斐里古斯曼和真福亞撒處事公正,並且十分虔誠和富同情心。他有兩個兄弟:當了神父的安東尼奧(Antonio)和後來加入了聖道明的會士團體的曼尼斯(Mannes)。從六歲起,他在他舅舅(他也是神父)下接受教導。道明大約14歲時,被送往帕倫西亞(Palencia)的著名學校,這所學校跟當地主教座堂鄰接。道明在那裡接受博雅教育,包括哲學和不同藝術(六年)。他特別喜愛以聖經為主的神學(四年)。研讀神學時,道明受天主召叫踏上司鐸之路。  

求學期間,道明有三件熱愛的事情與對象:學習、祈禱和窮人。這三件熱愛之事,將為他未來的使徒生活和福傳奠定基礎。研讀神學時,道明表現出他對窮人的偏愛:他在饑荒時期變賣他心愛的書籍並說:「當外面的人正死於飢餓時,我豈能獨善其身只顧讀死書?」他與一群學生一起成立了一間類似明愛的慈善機構,負責照顧窮人、飢餓者和病患者。

此後,道明的人生可被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默觀的詠經團時期(1196-1204)

1196年,道明是奧斯馬座堂的詠禱司鐸之一。作為參議會(cabildo)的詠經團受到「福音和使徒復興運動之風」(Vito-Tomás Gómez García)的影響。在這裡,道明完成了他的初學並發願守貧窮﹑貞潔﹑祈禱﹑仁愛﹑學習和補贖,領受鐸品。當時有人作證:「道明對所有人——充斥着西班牙的有錢人、窮人、猶太人、外邦人——都表現出善意。」道明首先任職更衣所管理人,及後於1201年被選為詠經團的副院長。當時院長是弟亞古(Diego de Acebes),後來成為了主教。於1203年和1205年揀選道明陪同出使前往丹麥。他們經過法國南部,停在土魯斯。在那裡,道明成功讓一個有名氣的異端回頭改過皈依教會。  

第二階段:活躍的基督使徒時期(1204-1215)。

通過法國南部的朗格多地區,道明與由弟亞古主教(1207年)創立的一批講道者一起,宣揚天主聖言和真正的教理,以駁斥亞勒比根派的異端邪說。弟亞古主教歸天後(1207年12月30日),該團體各散東西。然而,道明繼續講道,並有一些人成了他的同伴。早一年前(1206年),道明幫助了一羣婦女棄邪歸正,並為她們提供了一個作為修女一起生活的地方,為他的講道祈禱和做補贖。在1206年11月22日,道明在普依成立女修院,稱之為第二會。

第三階段:既默觀又主動的宣道會創始人(1215 – 1221)。

土魯斯的富克主教支持道明的行動。1215年,富克主教確認道明和其同伴為「使徒生活方式的教區講道者」。後來,道明與其同伴決定選擇詠禱司鐸跟隨的聖奧斯定會規。道明和他的講道者在歐洲一邊過着奉獻給天主的生活,一邊祈禱、鑽研聖學和宣講聖言。他特別重視以簡單的生活方式為基礎的使徒團體的講道方式。  

1216年12月22日,教宗何諾三世確認道明的修會為第一常規會:「一個按照聖奧斯定會規生活的法定團體。」當時修會有十七名會士:法國人八名、西班牙人八名,及英格蘭人一名。後來於1220年,道明創立了第三會, 其成員為在俗男女平信徒。(今天,道明會再沒有第一﹑第二和第二會的分別,而是一個由修士、修女、平信徒和司鐸兄弟會組成的道明會大家庭 )。

道明在他的修會中,特別強調祈禱、貧窮、共同生活和學習。這些基本要素都是為了傳播聖言,即亦真理(Veritas),來拯救靈魂這一目標而存在。  道明與他的伙伴想回到信仰的根源和福音,並儘可能忠誠地追隨和模仿基督。道明是「像天使與使徒的人」:他肖似宗徒,模仿着基督宗徒的生活,並和同伴獻身宣講福音(evangelium)。聖多瑪斯.亞奎納完美地體現了眾所周知的道明會座右銘:默觀所得,分享與人(contemplare et contemplata aliis tradere)。

1217年,道明在羅馬。一天晚上,宗徒伯多祿和保祿經神視向道明顯現。伯多祿給了道明一根手杖(權威和周遊的象徵)。而保祿則給予了他的書信。兩位宗徒告訴道明:「去講道吧,因為這是你的使命。」聖道明首先是一名講道者:「他從不要求報酬,只會談論上主。」(「never asking for reward, he just talks about the Lord.」這是六十年代流行歌曲Dominique英文版歌詞。)

封聖過程中的證人告訴我們,道明「含忍﹑善良﹑同情﹑清醒﹑慈愛﹑謙虛﹑貞潔,而且終其一生守童貞」;「無人能及得上他的聖德」;「他談話時,常常同天主交談(就是祈禱),或者談論天主,很少談論其它事物;他也勸告會士們這樣做。」道明說:「晚上的時間要獻給天主,而早上則是給近人,因為天主把夜晚訂為感恩的時間,早上為慈悲的時間。」在夜間祈禱時,道明常常為罪人灑淚。他的生活態度總是謙虛和快樂的。天父曾告訴聖女加大利納:「你的會祖道明的宗教是快樂和無覆無慮的。」

​道明也十分敬拜聖母。他把他的使徒工作置於她的綿密保護之下。據說有一次道明在法國土魯斯的樹林中行走時,因為講道任務艱難,成果也不顯著,他為此而祈禱。根據傳統,聖母出現在道明面前,並告訴他嘗試向她多作天使問侯—聖母經的開頭禱文「萬福,瑪利亞」。聖母對他說:「當天主要更新大地面貌時,祂先開始從天上灑下甘霖,而那就是《聖母經》。」道明也為玫瑰經的基礎和敬禮作出了很大貢獻 。

道明臨終時(1221年8月6日),他在波羅納的弟兄們悲傷哭泣。  道明告訴他們:「我死後比我活着的時候,會對你們更有益處,能帶來更多的果實。」

西班牙著名作家米格爾.德烏納穆諾(Miguel de Unamuno)曾說:「基督並沒有寫下任何書或文章,但祂給了我們最好的書:活着的口舌(palabras vivas)。聖道明並沒有寫下任何書,但他建立了一個活着的口舌。那就是道明會。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