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羅馬教會上週四(1月6日)慶祝主顯節,並在當天舉行兒童傳教日;同一天,亦發表了教宗方濟各同一天發表了教宗方濟各今年世界傳教節文告,主題為:「為我作證人」。今年的傳教節將於10月23日主日慶祝。
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世界傳教節文告中指出,傳福音也是所有基督徒的召叫:「教會因其性質具有傳福音的使命,耶穌在升天前告訴門徒們,『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宗1:8)。」
教宗寫道,「為我作證人」這句話是耶穌教導眾門徒在世界上履行使命的核心。「教會,基督門徒的團體,除了向世界傳福音,為基督作見證外,沒有其它使命」。不過,為基督作證人並非「個人的行動」,而是「在與教會團體的共融中」實現。即使在極特殊的情況下,福傳使命僅由一個人來推動,他仍然且該當是在與教會的共融中完成的。
教宗方濟各援引聖保祿六世《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宣傳福音為任何人都不是一種個人及單獨的行動,這是一個徹底教會性的行為。」(60號)教宗藉此指出,「基督的使徒們不是被派遣去傳播自己,顯示他們的特質和說服能力,或者他們的管理才華。相反,他們極榮幸地以言以行將基督帶給人,像首批使徒那樣,喜樂而坦誠地向所有人宣講祂救恩的喜訊。」
教宗也提到保祿六世的告誡,「現在的人寧願聽信見證人,而不願聽信宣講人」(同上,41號),進而說明基督徒的生活見證對傳遞信仰極其重要,而宣講基督的訊息也同樣是必要的。因此,「在福傳中,基督徒生活的典範與宣講基督要並駕齊驅」。
門徒們受託的使命具有普世性質,從耶路撒冷向外擴展,「直到地極」。教宗闡明,這些門徒是「走出去」的教會的圖像,由於在耶路撒冷受到迫害,初期的基督徒逃散,「在各處為基督作見證」(參閲宗8:1,4)。教宗寫道,今天也有類似的情況,由於宗教迫害和戰爭暴行,許多基督徒被迫離開故土,逃亡他鄉。「我們感謝這些弟兄姐妹,他們沒有把自己封閉在苦難中,而是在收留他們的國家中見證基督和天主的愛」。
面對如此重大的責任,耶穌也許下要賜予門徒們完成這項使命的恩寵,即派遣聖神賜予他們力量和智慧。若無聖神,任何人都無法為基督作出圓滿的見證。教宗表示,「因此,每一個基督的傳教使徒都應認識到聖神施展作為的基本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與祂在一起,持續不斷從祂那裡獲得力量和靈感」。
教宗提到,今年要紀念在聖神的啓迪下教會内的幾件大事,即於1622年創立的傳信部400週年喜慶,以及三個傳教善會100年前被提升為「宗座」善會,它們是聖嬰善會、聖伯多祿善會和傳信善會。
最後,教宗特別提及傳信善會的創辦人保琳.雅莉科(Pauline Jaricot)女士將於今年榮列真福品,以及宗座傳教聯盟創辦人、真福保祿.曼納(Paolo Manna)的芳表,號召地方教會有力地支持這些善會的傳教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