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教宗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禮儀 「教會是接納眾人的寬大樓廳」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主日(6日)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大禮彌撒,因現時採行的防疫措施,參加的信友有限而且未能像往年那樣舉行聖體遊行。當天的彌撒福音記述耶穌打發門徒去預備吃逾越節晚餐的地方,教宗詳細論述了這段福音中的3個圖像:寬大樓廳、拿着水罐的人和耶穌掰餅(谷十四12-16;22-26)。

教宗首先表示,「教會必須是個寬大樓廳」。天主的臨在如此謙卑、隱秘,「需要有一顆預備好、警醒及好客的心,才能認出祂的臨在」。若我們的心好似一個櫥櫃,「以遺憾的心情存放着陳年往事」,或好似一層閣樓,「把我們許久前的熱忱和夢想收藏起來」,或更好似一個狹窄和陰暗的房間,「只有我們自己、我們的問題和我們的辛酸活在其内」,這樣則將「無法認出天主無聲和謙卑的臨在」。

教宗問道,「當有人帶着創傷、錯誤和生命的不同路程走近時,教會能否是一個接納他的寬大樓廳,並將他引向與基督相遇的喜樂?」教宗接着說:「聖體聖事就是要滋養在行程中感到疲累和飢餓的人,我們切莫忘記這點!完美和純淨人的教會是一個容不下任何一個人的房間;敞開門戶、圍繞着基督歡慶的教會則是人人都能進入的寬大樓廳。」

福音的另一個圖像是「拿着水罐的人」。耶穌囑咐被派往城裡的門徒們「跟着他去」,因為那個人會帶他們到預備慶祝逾越節晚餐的地方。教宗說,這個「無名者」成了「門徒們的嚮導」,而他的水罐則是「識別的標記」,這讓人想到「飢渴的人類」,他們總是尋找「能解渴和獲得新生的水泉」。

「我們每個人都手持一個水罐走在生命的道路上:我們眾人、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愛、喜樂,以及在更有人性的世界上度一種有所成就的生活。對這個渴望,俗世事物的水派不上用場,因為這是一種更為深切的渴望,唯有天主才能予以滿足。」

因此,為慶祝感恩聖事就需要認出這種「對天主的飢渴」。即是說,必須感受到「需要天主」,「意識到我們單靠自己無法做到,我們需要永恆生命的『食糧』和『飲料』來支持我們的行程」。然而,「渴望經常被撲滅,這是今天的悲劇」,「天主不再有吸引力,因為我們不再感受到我們深切的渴望」。

教宗强調,對天主的飢渴「將我們帶到祭台前」,若沒有這種飢渴,「我們的慶典就成了乾枯的」。「即使是教會,不能只依靠通常聚集在一起的小團體來慶祝感恩聖事;我們必須『往城裡去』,接觸人群,學習識別和喚醒人們對天主的渴望和對福音的需求」。

彌撒福音的第三個圖像是「耶穌掰餅」。教宗表示,這是個「卓越的感恩聖事的舉動,和識別我們信仰的舉動」,同時也是「激動人心的舉動」,因為直到那時都是將羔羊宰殺作為獻給天主的祭品,「現在耶穌自己成了羔羊,為賜予我們生命而奉獻自己」。「上主不折損任何人,而是施與自己;上主不要求犧牲,卻犧牲自己;上主甚麽也不索求,卻賜予一切」。

我們也應邀為慶祝感恩聖事而活出這個「愛」,因為「如果我們的心向弟兄關閉,我們就不能掰開主日的餅。如果我們不給予飢餓者食糧,我們就不能食用這餅。如果我們不分擔需要幫助者的痛苦,我們就不能分享這餅」。在一切終結時,「即使在我們隆重的感恩禮儀結束後,只有愛將存留下來。從現在起,我們只有接受轉變,為他人成為掰開的餅,我們的感恩聖事才能轉變世界」。

基督聖體聖血節禮儀結束時,教宗勉勵眾基督徒成為「一個拿着水罐、喚起渴望和送去水的教會」。他說:「我們要在愛中敞開心門,成為寬敞和好客的樓廳,讓眾人都能進入與上主相遇。我們要在憐憫和關懷中分施我們的生命,讓世界透過我們看到天主聖愛的偉大。」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