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的面容(Misericordiae Vultus)
教宗方濟各
信訊 恭譯
21. 仁慈並不相反公義,而是表達出天主對罪人的行動,給他再一次悔改、皈依和相信的機會。歐瑟亞先知的經驗幫助我們,向我們展示出朝向仁慈的跨越公義。這先知身處的時代,是猶太人歷史中最動盪的時期。王國將近要滅亡;人們不再忠於盟約,他們已離開天主,也失去了他們祖先的信仰。按照人類的邏輯,天主想拒絕這不忠信的民族,也是對的:他們並沒有遵從他們同意所立之約,那麼適當的懲罰就是應得的,即充軍塞外。先知的說話也如此作證:「他們將不會回到埃及地,而亞述將成為他的王,因為他們拒絕了回到我這裏來」(歐11:5)。然而,在這呼求公義的反應之後,先知徹底地改變了他的言語,並啟示出天主的真正面容:「我心在我內忐忑,我五內被憐憫燃燒著。我不會再屈從於我的忿怒,我不會再摧毀厄弗辣因,因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我是在你們中的聖者,我不會因我的忿怒而來到你們這裏」(11:8-9)。聖奧斯定,幾乎就像在評注這先知的這段話般,說:「對天主來說,去抑制怒火較抑制仁慈容易得多」[13]。就是這樣了。天主的憤恕只是一剎那的,但他的仁慈卻永遠常存。
假若天主只停留在公義的層次,祂就不是天主了,祂只會像所有援引尊重法律這原則的人一樣。只是公義,是不夠的;而且經驗教曉我們,假若只是援引法律的話,最終只會摧毀法律。因此,天主藉仁慈和寬恕來超越公義。這並不是要貶低公義或使之變得無關重要,而是相反。誰犯了錯,就必須服刑。只不過,事情不止於此;這只是皈依的開始,因為人經驗到寬恕的溫柔。天主並非摒棄公義。藉著使人經驗到那份作為真正公義的基礎的愛的一件更尊高的事件,天主包含公義,也超越公義。我們必須留意保祿為了使他同時代的猶太人避免犯下同一錯誤而寫的話:「他們不明白天主的公義,企圖建立自己的公義,就不順服天主的公義了。基督就是律法的終結(意:termine),好讓所有信的人都得到公義」(羅10:3-4)。這天主的公義,就是仁義;這仁義是因著耶穌基督死亡和復活而以恩寵來賜給所有人的。因此,基督的十架,就是天主對我們所有人以及世界的審判,因為這十架給了我們愛與新生的肯定。
22. 禧年也為我們帶來大赦。在這仁慈聖年中,這尤為重要。天主對我們罪過的寬恕是沒有界限的。在耶穌的死亡和復活中,天主清楚展示出祂的愛就是來摧毀人類的罪過。透過逾越奧蹟和教會的中介,與天主修好是有可能的。因此,天主總是準備好去寬恕,而且永不厭倦於以日新又新並意想不到的新方式來給予寬恕。然而,我們所有人,都經驗過罪過。我們都知道我們被召成為完美的(見瑪5:48),但我們也強烈地感受到罪過的重量。在我們察覺到那轉化我們的恩寵的力量的同時,我們也經驗到那影響著我們的罪過的力量。儘管得到寬恕,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都帶有各種矛盾,這些都是我們罪過的後果。在修和聖事中,天主寬恕各種罪過,它們真的被刪去了;不過,罪過殘留在我們的行為和我們的思想中的負面印痕仍然存留。然而,天主的仁慈比這更大。這就是天父的大赦;這大赦透過基督的淨配,觸及每個已被寬恕的罪人,使他免於任何罪過後果的殘餘,使他能實行愛德,在愛中成長而非重陷罪過之中。
教會活出諸聖相通功(譯按:即諸聖人的共融)。在感恩祭中,這共融,天主的一份恩賜,有如一個靈性的結合(意:unione spirituale)般實現了,這結合使我們信友與不可勝數的諸聖人真福連繫起來(默7:4)。他們的神聖幫助我們的軟弱,因而慈母教會能夠藉她的祈禱和生活來藉有些人的神聖來與其他人的軟弱相遇。因此,去在聖年中活出大赦,意思就是以天父的寬恕可延展到信友的整個生命的信心,來走近天父的仁慈。大赦,就是去經驗教會的神聖,這份神聖參與了基督救贖的所有益處之中,因為天主的愛所觸及的極端後果有多遠,寬恕就延伸得有多遠。讓我們充滿熱忱地活出這禧年,請求天父去寬恕罪過,並延展祂仁慈的大赦。
23. 仁慈有個超越教會局限的價值。仁慈把我們與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聯繫起來,此兩者都視仁慈為天主最具決定性的特質。以色列首先得到這啟示,這啟示一直存留在歷史之中,作為向整個人類提供的不可測量的寶藏的開始。一如我們所見,《舊約》的書頁中充滿著仁慈,因為當中述說著上主在祂子民歷史中的最艱難時刻,祂為他們所做的一切。至於伊斯蘭教,在他們給予造物主的各種名號之中,就有仁慈者和寬大者。這呼求常在那些忠信的穆斯林口中;在他們日常的軟弱中,他們都感受到被這份仁慈所陪伴和支持。他們也相信世上沒有人能限制神聖仁慈,因為這份仁慈的門總是開著的。
這活於仁慈之中的禧年定能促進我們與這些宗教,以及其他尊貴的宗教傳統的會面;定能使我們更能打開心扉接納對話,以期更能彼此認識、互相了解;願這禧年能消弭各種形式的封閉和不尊重,並驅除各種形式的暴力和歧視。
24. 讓我們的思想轉向那位仁慈之母。願在這聖年中,她容顏的甜美常陪伴我們,使我們所有人都能再次發現到天主溫柔的喜樂。世上沒有人像瑪利亞那樣了解那天主成人的奧秘的深度。她人生中的一切都被這份取了血肉的仁慈的臨在所塑造。這位復活了的被釘死者的母親之所以進入了天主仁慈的聖所,是因為她親密地參與了祂愛的奧蹟。
被揀選為天主子的母親,瑪利亞總是被天父準備好去成為天人之間的盟約之櫃。她把與她兒子耶穌完全和諧的神聖仁慈保存心中。而她在依撒伯爾門前所唱的讚主曲,就在唱那份延伸到「世世代代」(路1:50)的仁慈。我們也曾臨在於童貞瑪利亞的這番先知般的話中。當我們跨過聖門去經驗神聖仁慈的果實時,這將是一份安慰和支持。
在十架旁,瑪利亞,以及若望,愛的門徒,就是從耶穌口中所出的寬恕的話的見證人。這向那些釘死他的人提供的至尊寬恕向我們展示了天主的仁慈可走得多遠。瑪利亞證實了天主子的仁慈沒有界限,並觸及所有人,毫無例外。讓我們轉向她那歷久常新的禱辭:「Salve Regina」(本義:母后萬福!,中文名稱:《又聖母經》),以期她不厭倦於讓她那仁慈的雙眼轉向注視我們,並們堪當默觀那仁慈的面容:她的兒子耶穌。
我們也向那些視仁慈為他們人生使命的諸聖人真福祈禱。我尤其想起那位偉大的仁慈宗徒:聖女傅天娜。她那被召叫進入神聖仁慈的深處的,為我們轉求,並幫助我們去活出和時常走在天主的寬恕和對祂的愛永不動搖的信靠之中。
25. 因此,一個特別的聖年,就是要去在日常生活中活出那份天主時常給予我們的仁慈。在這禧年中,讓我們容許天主使我們驚奇。祂永不厭倦於向我們公開祂的心門,並重申祂愛我們,以及祂想與我們共享祂的生命。教會強烈地感覺到去宣講天主仁慈的迫切性。她知道,在我們這個充斥著巨大希望和強烈矛盾的時代中,她的首要任務就是去向所有人介紹天主仁慈的偉大奧秘,默觀著基督的面容。教會被召叫,首要是去作真正仁慈的見證人,去宣講這仁慈,並以之為耶穌基督啟示的中心般活出這仁慈。從聖三的心中,從天主奧秘的深處中,這條偉大的仁慈之河正永不間斷地流動著。無論有幾多人走近也好,這泉源是永不枯竭的。每逢有人需要這泉源,他就可取用,因為天主的仁慈是無窮無盡的。這奧秘不能言喻的深度正是如此,從此泉源而來的豐盛正如此取之不盡。
在這禧年中,願教會迴響著那作為寬恕、支持、幫助和愛的詞語和姿態的有強大共鳴又具說服力的天主聖言。願她永不厭倦於給予仁慈並總是耐心於安慰和寬恕。教會必須成為所有人有信心地並永不止息地重覆這段話的聲音:「上主,請祢記著祢常存的仁慈和祢常存的愛」(詠25:6)。
發自羅馬
於聖伯多祿
四月十一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或神聖仁慈主日前夕
主曆二零一五年
教宗任期第三年
***
[1] Cfr Conc. Ecum. Vat. II, Cost. dogm. Dei Verbum, 4.
[2] Discorso di apertura del Conc. Ecum. Vat. II, Gaudet Mater Ecclesia, 11 ottobre 1962, 2-3.
[3] Allocuzione nell’ultima sessione pubblica, 7 dicembre 1965.
[4] Cfr Conc. Ecum. Vat. II, Cost. dogm. Lumen Gentium, 16; Cost. past. Gaudium et spes, 15.
[5] Tommaso D’aquino, Summa Theologiae, II-II, q. 30, a. 4.
[6] XXVI Domenica del Tempo Ordinario. Questa colletta appare già, nell’VIII secolo, tra i testi eucologici del Sacramentario Gelasiano (1198).
[7] Cfr Om. 21: CCL 122, 149-151.
[8] Esort. ap. Evangelii gaudium, 24.
[9] N. 2.
[10] Lett. Enc. Dives in misericordia,15.
[11] Ibid., 13.
[12] Parole di luce e di amore, 57.
[13] Enarr. in Ps. 7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