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言啟航】盡力做好 主會補足

文:梁展熙

乙年將臨期第二主日

按教會的禮儀安排,將臨期第一主日是讓信友為光榮的基督的第二次再來作好準備。至於第二主日,則讓我們記得若翰洗者當年是如何為已成人的納匝肋人耶穌的出現作準備。這主題將會延續到下主日。至於第四主日,我們將會聽到耶穌誕生之前所發生的事。禮儀在這主日的訊息,主要是幫我們了解耶穌時代的人是如何為了祂的到來作準備的。

今天的讀經一(依40:1-5,9-11)向世間宣佈:天主會為那些為糊口而勞碌的人,以及那些被罪過的重軛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帶來撫慰。任何人、事、物都不能妨礙這位天主快將來臨的事實。無論道路如何崎嶇,山谷如何深險,山岳如何高聳,都無法阻擋天主來到祂這個正在為祂的來臨而預備道路,以及預備好自己,的子民。此外,今天的讀經也以另一個我們相當熟悉的圖像來描寫上主的溫情洋溢:一位充滿愛心的牧人。他餵養羊群,又把小羊抱在懷中。

這段先知書中充滿溫柔和悅樂的氛圍,讓我們明白到為何許多人,尤其在西方,如此鍾愛這禮儀節期。隨着一年快將結束,從事不同職業的人,都要面對不少「死線」壓力。在這段時間,能夠聆聽到安慰的聲音,是相當珍貴的。尤其感受到,天主其實都知道我們的壓力,並願意使我們的負擔可以減輕。這可是相當實在的喜訊。

天主為人間帶來的,是「慈愛和真誠」,以及「正義與和平」。今天禮儀從聖詠第八十五篇中所選出的這數節(9-10,11-12,13-14節),與讀經一的訊息互相呼應。隨着祂的到來,更新世界,慈愛、真誠、正義、和平同時在世界閃耀不息。

今天的答唱詠重句「上主,求祢大發慈悲,賜給我們救恩!」(詠85:8)中,有「救恩」一詞。只如大家記得,「耶穌」這名字的本義是「天主拯救」的話,就會明白到,當我們在禮儀中高聲回答(或頌唱)這答句時,我們其實就是在向上主祈求「基督的來臨」。

答唱詠第二節的後兩句:「忠信從地下生出;正義由天上遠矚」(詠85:12)【按:這裏《思高》譯得較準確,參〔拉〕:veritas de terra orta est et iustitia de caelo prospexit】,是天、地相融的一幕。某程度上,這可算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預言:天主聖言,為了信友的救恩而取血肉的奧蹟。

與讀經一和答唱詠的溫和語調不同,今天的讀經二(伯後3:8-14)保留了上主日的警告意味。《伯多祿後書》仍然告誡我們:上主來臨的日子,如同盜賊要來一樣,無從預知。我們只知,屆時一聲怒吼,諸天將逝,萬物都在大火之中消亡。即然意識到問題是何等嚴重,《伯後》作者便向讀者提問:『我們應該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事實上,參與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主教們,對基督信徒也有同樣的期望:「可是,在那充滿正義的新天地出現以前,旅途中的教會,在其聖事上,及其屬於今世的制度上,仍將帶着她今世易逝的面目,仍舊存留在不斷呻吟痛苦、期待天主子女在受造物當中的顯揚」(《教會憲章》,28)。

今天的福音選讀,是若翰洗者首次在主日讀經中出現。在今天的福音選讀中,《馬爾谷福音》引用了《依撒意亞先知書》的說話。這呼籲人們為上主預備道路的聲音,正是洗者若翰的。他所宣講的,是使人獲得罪赦的悔改的洗禮。其實,他是在要求人們去準備好迎接耶穌的出現。假若他們真心希望聆聽祂的訊息,甚至追隨祂,那麼,他們也必須付出,至少作些準備。

除了若翰洗者的聲音之外,他的衣著和飲食也透露出他與以色列先知傳統之間的緊密關係。可以說,他是《舊約》和《新約》之間的橋樑;他是偉大先知們之中的最後一位,在耶穌出現之前先行,履行他的使命。

由此看來,今天的福音選讀不單呼應(甚至引用了)讀經一,還就讀經二所提出的問題提出解決之道:悔改。誠如先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曾寫道:「先知們曾多次提出的悔改邀請,洗者若翰也曾來到人間『宣講悔改的洗禮,使人獲得罪赦』(谷1:4)。人們的心,最終透過洗者若翰的聲音而決定為了天主國的來臨作準備」(試譯自:《Reconciliatio et Paenitentia:論修和與補贖在現代教會中的使命》主教會議後之宗座勸諭〔1984年〕,1)【按:未有官方中譯】。

然而,今天的福音在提醒我們要革新自己的生活方式的同時,也鼓勵我們要滿懷喜樂地期待基督把我們渴望已久的救恩帶來世上。無論我們正因着甚麼難關在掙扎,祂的來臨都會為我們帶來平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