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前香港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不會永遠都贏,所以必須更謙遜
文:Robaird O’Cearbhaill
譯:寓風
再沒有比曾俊華先生地位更高、更有知名度的受訪者接受我們的訪問。在2017年,曾俊華先生在行政長官選舉中僅次於林鄭月娥女士;此前,他擔任財政司司長一職,管理香港經濟長達10年。《號角報》有幸訪問這位高民望、網民口中的「薯片叔叔」。他在訪問中揭示了新冠疫情後的觀點和願景:為改革各級教育方式和提高工作技能,以適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迫切需求。
憑着建築師的科學、技術方法學,他有實現這些願景的眼光。他沒有選擇退休,而是創立並營運一個非政府組織,希望在融入科技時代的同時,實現現代化「教育和學習、健康生活,以及未來工作」。他的網站「薯片叔叔共創社Esperanza」內容宣稱,未來是屬於「那些能以不同方式思考的人;那些能以不同方式做事的人;那些能以不同模式合作的人。」無論是有意識地或是潛意識地,作為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選擇了一個我們信仰很有關連的字:Esperanza(西班牙語,意即:希望),來命名他的組織。
曾先生對於教育子女和作為一位天主教徒的思想,就是要「樹立榜樣」,並「忠於自己」。儘管成功建基於就讀香港和紐約的頂級學府,再而透過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以及卓越體育運動和傑出的職業成就,但他堅信,再沒有給「驕傲」的位置,反之「謙遜」常有一個位置:「當您獲勝時,要慶祝,但不要沉醉於此。我們需要失敗,好能去學習。我們需要更謙遜、汲取謙遜,你不會永遠都贏。」
對於新冠肺炎疫情,曾先生說:「在新冠病毒之後,我們必須較以往更意識到我們之間的相互聯繫,因為一個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會是全球性的……這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我們無法獨善其身,我們無法要求其他人來保護,那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在疫情大流行下,考慮到現況如︰國家經濟、收入不均、收入不穩,又如西班牙的基本全民收入、醫療保障和失業等問題,直到我們達至您建議的系統,為新的合作、創新、突破、興起技術以提高技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復甦。這場危機正在並將會改變社會。
它(疫情)已經在改變社會。現在,許多西方國家都在進行大規模討論,也許資本主義制度開始令人失望,而我們應該變得更社會主義,這是很有趣的。其中一位前(總統)候選人,亞洲中國人楊安澤,已提倡每個人都應該獲得最低工資(全球基本收入)。我們會付給你特定金額的薪水——你不用做些甚麼,就得到了報酬。
在1970年代,美國總統尼克遜曾引入這議題。
他們阻止了。
民主黨人阻止了該法律,稱因為收入太低。
因為大家相信,一旦你開始這樣做,或除非你引進北歐體系的高稅率,否則醫生和清潔女工之間的收入,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有些人會接受,而另一些人不會,因為他們認為沒有獎勵,人性上是不會起甚麼作用。我認為在新冠疫情之後,我們必須較以往更意識到我們之間的相互聯繫,因為一個地方發生的一切都會是全球性的。所以,新冠疫情突顯了這相互聯繫,這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不要欺騙、愚弄自己否定這現實,我們無法獨善其身,我們無法要求其他人來保護,那是錯誤的想法。
您對澳門之行有一段美好的回憶……
作為前港督彭定康的私人秘書,他拜訪前澳督韋奇立,我們習慣乘直升機前往拜訪他。澳督府的葡萄牙美食實在極好。

您對香港的年輕人有何感想?
我滿有很大的信心,我對年輕的一代抱有很大的信任。年輕一代是我們人類文明社會中受到最好教育的一代。他們是有史以來最精通科技的人,我認為今天我們見到的年輕人,是對公共社會最熱衷的,是我們以前從沒有見過的。如今,香港令我想起了在美國60年代長大的年輕人,越戰的背景、爭取種族平等的民權運動、女權運動,還有很多事情的發生,當時年輕人非常意識到這些狀況。因此,與香港的年輕人有很多相似之處。這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未來會好起來的。(有些)較年長的人說,他們已經放棄了年輕人——並不是由他們說放棄年輕人與否。十到十五年後,這是他們的社會,我們甚至都不會在這裡。我們需要建立信任,並努力為未來修直道路。我相信這將變得更為複雜。
您的非政府組織「薯片叔叔共創社」的想法,是透過創新的學習方式,來塑造未來的學校教育(重塑教育)。
我們需要從根本改變我們的教育體系,因為世界上大多數的學校仍沿用工業革命後的課程和教學法。十九世紀的課程著重盡快地訓練最多的孩子。學得快的孩子認為這太慢了,學得慢的孩子認為這太快了。因此,需要改變課程,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的教師,大多是40至50多歲,是上世紀的產物。隨着科技的出現,事情發展實在很快。
那是有多快呢?您提到了知識倍數曲線的重要性。
十九世紀時,知識在每個世紀增加一倍。在1960年代,大約每25年增加一次,現時則在每13個月(增加)一次。 IBM最近表示,知識可以每13小時就增加一倍。正在教育中的知識,可能會變得完全脫節了。
隨着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取代現有的工作,新的工作需要新的技能——技能提升。
技能提升……牛津大學表示大約十年後,一半的工作將會消失。美國未來研究所(IFTF)表示,未來十年,有85%的工作崗位還未被創造出來。
在十九世紀,需要高手藝的工業、紡織業的技工失去工作,被更快的蒸汽驅動工廠取代。他們變成非常窮困、過勞、不熟練地操作危險機器的工廠工人。這剝削激起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和社會民主,試圖幫助糾正這些錯誤。
是的,這是非常困難的,他們必須改變,他們必須改變才能繼續前進。這些人將會做些甚麼?因此,如你所言,他們成了工廠工人,然後你必須為他們找尋新的工作。但是,現在這事情也要來了,將會有新的工作機會。
您如何從政府高層開始轉變過來?
我總是過一天活一天,我活在當下,而且不去擔心過去或明天發生的事情。總有機會的。
失敗也是機會。
當你失敗時,盡快脫離失敗並迅速重新站起來。我們需要失敗,好能去學習,並繼續向前邁進。當您獲勝時,要慶祝,但不要沉醉於此。你不會永遠都贏,所以你必須更謙遜、汲取謙遜。
作為一名天主教徒,作為一名父親,能告訴我們您的生活嗎?
父母讓我領洗成為天主教徒,並培育我成為一位天主教徒。小時候,每晚都會祈禱和每天到聖堂。在小學時,我是一名輔祭。然後就讀天主教喇沙書院。我們的孩子也是天主教徒。透過樹立榜樣的方式教育他們,這也就是你期望他們能做到的一樣。顧名思義,一個家庭中的好男人,應是一個好的天主教徒。

我覺得教宗方濟各很出色。
教宗方濟各的確很出色。我喜歡他說有關寬恕的部分。
您對其他天主教徒有甚麼建議嗎?
人應該忠於自己。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