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佩嬋
日本長崎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於1945年投下一顆原子彈在長崎上空爆炸,幾乎所有建築均被破壞,並奪走了眾多人的生命。從歷史書的記載事蹟,已近數十年之久,但本人從未親身踏足此地,並未觸覺到它的真實性與震撼性的感受,直至今年的10月跟隨劉炎新神父帶領眾信友參與長崎朝聖團機會遊覽此地,才真正地接觸與親身感受它的悲慘事蹟,從歷史的留痕可緬懷過去,並汲取教訓,從天主教的信仰去尋找日本在17世紀時,天主教如何受到江戶幕府時代的宗教迫害,其事蹟可歌可泣,在日本長崎市的遠藤周作文學館內,記載了遠藤周作先生的文學名著,其中的一部《沉默》名著,曾拍成電影,記述日本教難的事跡,若果你曾觀賞其影片,定必會懾震心靈。
朝聖團參觀了平戶聖方濟各沙勿略紀念會(平戶教會)、田平教會、大浦天主教堂、浦上天主教堂、黑崎教會、島原教會、大江天主教堂、崎津天主堂、大名町教堂等。當中有五間是每天參與彌撒的教堂;各間教堂都有不同特色的建築,選入世遺的有長崎「浦上天主堂」及天草地區潛伏基督教徒相關遺產(秘密維持的信仰),指的是17到19世紀,在基督教被禁教的日本,仍秘密維持信仰的教徒們。在與傳教士的接觸被斷絕的狀態之下,摸索與既存社會與宗教的共生,同時培育出各地區的獨自信仰型態,締造了長達250年的傳統。其中包括了一座古城──長崎縣南島原市的原城遺跡。因當時傳教活動較集中的是在長崎與天草地區。「浦上天主堂」建於1895年2月,原是一座磚砌新羅馬風格的建築,1865年,法國神父Bernard Petitjean發現幾乎全體浦上村民均為島原之亂後隱匿下來的天主教徒。1869年和1873年間,有超過3600名村民遭到驅逐。在流亡的7年間,有650人死亡。1873年,愛迫害的隱藏基督徒回到他們的家鄉,決定建立自己的教堂。他們購買的土地,是在兩個世紀中曾經遭受屈辱盤問的地方。一年一度的「踏繪」要求踐踏聖母像或耶穌像。他們認為這個地方是紀念長期迫害的適當地點。建築由Francine神父始建。兩座鐘樓高64米,建於1875年。到1925年完成時,為東亞最大的天主教堂。可惜於1945年美國轟炸機將原子彈投在長崎,在浦上一帶引爆,將距離原爆點僅有500米的教堂徹底摧毀。當時許多基督徒正聚集在教堂舉行彌撒,慶祝聖母升天節,不幸全體基督徒身亡。新堂建於1959年,長崎基督徒希望在原址重建他們的教堂。因是他們遭受迫害和痛苦的象徵。1980年改造後,更為接近原來的法國風格。附近的平和公園內有原教堂牆壁的遺蹟。
在六天的朝聖旅程中,除上述的世界遺產名勝外,亦參觀了「原爆資料館」館內陳列,都是令人心感悲傷的歷史回憶。「你們以為他們比其他人更有罪,才遭此禍害嗎?」(路13:2)。高修女著的『天問』一書,其中有一段寫下『耶穌對歷史的認識及愛好不淺,在他的講道中,常輕易地,貼切地引述古人事跡,以往喻今。──除了以古為鏡之外,耶穌對他同代的人物及事跡也十分關注,引作講道的實例。──他無意膚淺地用三言兩語去談論人間疾苦這個大問題,只想以時事為借鏡,警惕人不要幸災樂禍,冷漠自大,見到別人受苦就說:「活該」、「報應」或「罪有應得」,自己安然置身事外,認為自己比別人好,高人一等,善人一級,自己應該被天主特別優待。千萬不要輕視耶穌兩次強調,隆重直接,斬釘截鐵的結論:「如果你們不悔改,你們都要同樣喪亡」。』我們從耶穌的訓示可有反思其意義呢?悲痛的歷史事跡令人傷感;但亦有一個感人的事跡,當參觀了「如己堂」,它是長崎市一位永井隆醫學博士的病室及書齋的地方,永井隆先生是長崎市的名譽市民,在醫科大學畢業後,專攻放射線醫學,當時由於結核患者很多,醫療器械還不完備,於是在工作中因受輻射過多,患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只有三年壽命。後來在原爆中被爆,身負重傷,妻子也離世,博士於是將精力投入在負傷者的救援活動中,而自己卻終於卧床不起,他的不懈的探求心及基督教徒的熱忱信念,促使身在病床的他寫下10數冊論著。「如己堂」,取自「愛他人如同愛自己」的意思。他和兩個孩子在此共同生活,並從這里,面向世界,控訴戰爭的愚昧,頌揚和平的寶貴。「如己堂」,即是其象徵之一。當天我們觀賞了他生平紀錄片後,也受感動而滴下眼淚。
行程的尾聲去到雲仙地獄溫泉,從1627年到1631年間,曾經以嚴厲酷刑迫使天主教徒放棄信仰,迫使33名教徒在此殉教。建造在眺望雲仙地獄溫泉山丘上的十字架,現在也仍舊歌頌、紀念當時殉教的信徒。其中之一是由長崎大主教區建造,並且刻記了6名殉教徒名字的大十字架,當中包括四位神父及兩位修道士。另一座則是由德富蘇峰寫下了「聖火燃燒」之碑。位在靠近雲仙的小濱側入口,國道57號線與縣道雲仙~西有家線之間的分岔點,札之原略有高度的山丘上,以紅磚瓦建造而成的教會,1981年為了讚頌在雲仙地獄溫泉殉教的真福者Anthony石田與同志殉教者之靈,同時紀念教宗造訪長崎舉辦了獻堂典禮。我們傍晚走進雲仙地獄溫泉山丘上的十字架,沿途拾級而上,已感覺散發硫磺味的溫泉霧氣;在霧氣濃蔭下而行,彷彿走進地獄陰間,帶有寒氣迫人的感覺。當抵達殉教者名字的十字架時,真是熱血澎湃,為他們的勇敢殉道而致敬。
每天朝聖的彌撒中,劉神父的講道亦是我們受益良多的嘉言訓勉;他引述每天的讀經來教導我們,如何做一位真正的基督徒;日本的基督徒面對酷刑都能堅忍著信仰的精神,他們忍受著苦難折磨或死亡之中、在困難之中他們懷有希望,這份希望不知經歷幾多代,直至250年之後,他們隱藏在山林中再次被人發現。其實我們每人都有一份渴求之心,圓滿的自由,渴望更幸福的生活,雖然追求未必是絕對的真理,但基督徒若擁有天主,祂是我們生命之糧,當我們內心有天主時,我們的生活蒙恩,與天主永恆的共融,就是基督徒渴望的目的。讓我們朝聖團的團友也能蒙主的恩寵,善度基督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