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路加16: 19 – 31 今天的讀經對某些人來說似乎不太公平。一個富翁,在世的時候功成名就,死後卻在陰間飽受痛苦。一個乞丐,在世的時候無所事事,死後卻進入亞巴朗的懷抱。這是教會的教導嗎?要正確地理解今天的福音可能要先改變我們通俗的想法。我們今日的社會早已習慣了歌功頌德的行為;我們做些甚麼、得到甚麼、有甚麼能力是很多人考慮的重點,卻不重視怎麼做、怎麼得到、有甚麼後果。對於基督徒來說,我們也常常會被大眾的觀念所影響。
(梵蒂岡電台訊)意大利各個教區的7萬名青少年以及來自西班牙、法國、韓國、阿爾巴尼亞、比利時、阿根廷、智利、德國、葡萄牙和美國的600名兒童4月23日晚聚集在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兒童禧年」慶祝活動,在音樂與見證中學習「慈悲如同天父」。教宗方濟各特此機會向他們發表視頻訊息,勉勵他們要懂得寬恕,忘記自己所受的委屈,跟隨基督,做慈悲的見證人。 教宗首先感謝他們踴躍前來羅馬參加「兒童禧年」慶祝活動,並對自己無法親自出席表示歉意。 當天上午,這些青少年在聖伯多祿廣場領受了修和聖事並跨越了聖門。教宗因此勉勵他們說:「你們不可忘記跨越聖門表示與基督相會,基督把我們引入天父的愛內,要求我們成為慈悲的人,慈悲如同天父。」 教宗然後談到青少年頭巾上的標語「身體慈悲善舉」。他解釋說:「慈悲善舉是一些簡單的舉動,每日生活的舉動,讓我們從許多人的面容上認出耶穌的面容。他們當中有些是和你們一樣的年輕人,他們遭受饑渴之苦,成了難民、外鄉人或病人,需要我們的幫助和友情。」 「慈悲待人意味著懂得寬恕」。有時候,在家裡,在學校、堂區、體育館或娛樂場會發生不愉快的事,有人對我們無禮,我們覺得被冒犯;或者我們在急躁的時候也會冒犯別人。教宗指出:「我們不能總是忌恨或想要報復!這種心態一無是處:它是侵蝕我們靈魂的蛀蟲,不會讓我們感到幸福。我們應該寬恕!寬恕並忘記自己所受的委屈,這樣我們才能明白耶穌的教導,做祂的門徒和慈悲見證人。」 最後,教宗把耶穌比作手機信號,勉勵青少年不要自我封閉,而要在世上講述真實與美好的事。教宗說:「很多次,當我必須給朋友打電話的時候,卻聯繫不上對方,因為沒有信號。我相信你們也遇到過相同的情況,手機在有些地方沒有信號。你們要記得,如果你們生活中缺少耶穌,就如同失去了信號!你們將無法通話,陷入自我封閉。我們要始終處在有信號的地方!例如:在家裡,在堂區和學校,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有好話和真話要說。」
(公教報訊)香港教區兩位執事羅敬業和阮金山將於八月二十日(週六)下午三時正,在堅道主教座堂領受司鐸聖秩,由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