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瑪竇中學於2019年1月12日上午舉辦「心靈教育」 家長講座,邀請香港中大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榮譽專業顧問關俊棠神父到校,以「青少年生命首18年的發展與需要」為題,作專題演講及作出專業指導。當天講座吸引逾百家長慕名而來,場面熱鬧!
關神父於青少年培訓、倫理學教育、全人發展培育及倫理與靈性生活輔導等範疇均擁有資深經驗。自 2008 年起,關神父致力於香港社會推動心靈教育運動,向學界、商界企業機構提供切合不同組織階層的靈性培訓。
講座在利瑪竇中學張慧玲校長向關神父致送紀念品後隨即展開。關神父首先向在場家長分享對生命感恩之重要性,並以親切的語句喚起在場家長的感恩之情,繼而再邀請他們道出對孩子的衷心期盼及溫馨祝福。關神父再悉心闡述他對道德教育的意見。他指出孩子的成長可分成三個主要階段。於0-6 歲期間的孩子正處道德感形成的階段,屬「善」和「意願」的陶成。家長對這時期的孩子要多加關懷,為孩子種下善良的種子,讓他們獲得親切感和受保護感覺。他鼓勵家長要以身作則,為他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孩子的身心成長自然便會朝着良好的方向發展。而由於成年人的言行深受幼兒的性格發展所影響,故幼兒時期的道德教育顯得非常重要。
當孩子到了7-13 歲時,他們正處於情緒發展的階段,故小學階段的孩子較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要開始注重保持情緒的穩定,及對美感和節奏感有所認知和發展。若家庭出現問題,對孩子的情緒影響更大。家長需要教導孩子尋找安靜的感覺,亦可從各類型藝術或體育運動方面入手,藉此讓孩子抒發情感和釋放壓力,讓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至14-20 歲時,孩子正進入思維發展的階段(包括:尋根究底、格物窮理和思維模式的建立),老師們須注意在教學程設計上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慢慢建構和確立自己的發展方向,且身心皆能健康地發展。而孩子若能逐漸養成感恩的心,實有助於提升生活的素質和建立 和諧的人際關係。
經關神父細心講解後,家長們都心有共鳴和深受感動,紛紛在發問互動環節中主動各神父求教。關神父亦耐心地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回應相關提問,全場歡聲笑語,掌聲不絕。最後,講座於一片熱烈掌聲中順利完成,家長們均表示講座內容既精彩且實在,有助於建立更良好的親子關係,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