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瑪竇中學上週五(10日)邀請香港耶穌會教育中心主任蘇英麟博士為全體中小幼老師進行「依納爵教學法的實踐培訓」。培訓的主題為依納爵反思學習法五元素中的「反思」。 蘇博士首先以互動的活動開始是次培訓,了解老師們當下的狀態和對依納爵教學法的理解後,他以實際例子說明具反思的教學方式和不具反思的教學之分別,並以效率與效果為例來說明具反思式的教學能達至更佳的學習效果。反省非常著重的其過程,故必須花時間去處理。他鼓勵老師以不同的提問方式啟發學生從新的角度去探索問題,幫忙學生從鳥瞰的角度了解自己,提高其反省能力。 培訓中,蘇博士邀請老師們分組討論老師自己的一堂課,其他組員點出自己在這堂課內所發現的引發反省的手段,並可提出其他反省活動的建議,讓老師們互相觀摩和分享。隨後他向老師們介紹不同的引發反思之手段,如:書寫撮要丶反省式筆記丶重重活動丶回顧學習檔案丶期末反省丶辯論丶角色扮演丶戲劇和手機資訊軟件等。最後,他鼓勵老師師思考經驗與反思和反省與行動間之關係。蘇博士在總結時表示依納爵教學法中的五元素是連在一起的,且缺一不可。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懂得反省的老師才可培育懂反省的學生。期望老師們能學以致用,把依納爵教學法實踐於課堂中,成為學生的祝福。 利瑪竇中學供稿
不可欠缺苦難的聖枝 梁展熙 粵俚有云:「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禮儀慶日都一樣。我們習慣把這主日稱為「聖枝主日」,再加上這主日獨有的聖枝遊行,因此教友們有意無意只把注意力集中於今天禮儀的開始部分。又再加上十分長的福音誦讀,使教友們除了記得他們讀的是耶穌受難史外,大概記不了多少受難史的內容。也許,如果我們棄用上述的簡稱,而重新起用這主日的全名──苦難聖枝主日,我們就會記得,禮儀要我們在這一小時內重溫耶穌在耶京中大約一週(即我們的聖週)的如坐過山車般的經歷,在屈指數天之內,從被萬民擁戴到被全民唾棄。
(本報訊)聖安多尼堂定於6月13日(星期六),舉行堂區主保瞻禮;並在堂慶前5月31日起,舉行聖安多尼十三日敬禮,有關禮儀時間如下: (1.) 由6月1日至6月12日(主日除外): 上午7時10分,粵語祈求經文及彌撒; 下午5時30分,葡語祈求經文及彌撒。 (2.) 5月31日及6月7日(主日): 上午7時10分,粵語祈求經文及彌撒; 上午10時10分,葡語祈求經文及彌撒。 (3.) 6月13日(星期六)瞻禮正日 下午四時正:中葡雙語堂慶彌撒,敦請教區李斌生主教主禮。 注意:因新冠狀疫情關係,彌撒後聖像出遊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