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思穎、林康政
以下記述了我們與羅馬教廷促進福音新傳部蒙席西爾雅的最後訪問部份,主要關於福音新傳的概念,好讓大家明白教理講授的新福傳使命。
問:西爾雅蒙席,請問你如何理解歐洲、美國及亞洲各地不同福音新傳的工作?
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福音新傳佔有我們工作相當重要的部份,旨於接觸來自世界各地,那些參與福音新傳不同使命或運動的倡導者。世界上有這麼如此多的地方……來賦予生命:只要人懷有對福音新傳的熱愛,就有機會與耶穌基督相遇。所以我們非常渴望這工作,但也要實際地正視我們過去遇到的挑戰。我認為最大的挑戰,就是我們要參與自己所身處的數碼文化——社會傳播的文化生活裡,並要善用最適合的社交媒體和科技。我們要意識到,我們不能失去人心所聆聽,人所接觸和相遇的……因此,我們要知道如何在年輕人中促進福音新傳?你知道我是美國人,而且在美國文化中成長。但是,現在發現有位美國年輕人,甚少接觸數碼文化,或許這年輕人與港澳青年人相約。這樣,在全球化時代,我們必須把握全球化和數碼文化的全部現實,我認為這是機遇,也是對我們的挑戰。
問:就「福音新傳」的理解,我想問一下這是一個新事物,要對福傳有一個新的理解,還是我們是以一種新方向和和新方法,面對著同一批人或相同處境的人士,再而進行同樣的福傳?
答:不是這樣,必須謹記聖若望保祿二世正確的教導:在福音中,我們從耶穌基督得到一個同樣而不變的信息。這是永遠不會改變,而甚麼才可改變呢?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所說,可變的是關乎應用什麼方式和方法,來邀請人們認識有關信仰,以及耶穌基督這人有關不變的真理。
我舉一個例子:教宗方濟各已宣布了慈悲禧年的結束就是世界貧窮日,從今以後定於每個禮儀年第33週主日,將是世界貧窮日。因此,我們要相信宗座委員會或世界關愛貧窮組織,負起重要的專責,要提供世界各地的牧靈支援,比方聖言誦讀,好能幫助世界窮人在天主的世界裡接受光照。所以,這樣的一個計劃是這些部門需要處理的,並邀請人們理解這種參與是如此有力,但總要通過天主的世界,常是通過教理講授和教會訓導達致。例如,在慈悲禧年期間,我們主持許多活動,而每項主題式的項目都有教宗的同在,而且,我們圍繞羅馬城的周圍,作不同語言的教理講授。所以,這裡要重申教理講授就是福音新傳的基本模式和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