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我們想扮演天主

憤怒

我們偶爾會困擾、會煩惱、會忿怒。

我上次提過的那本小冊子《七宗罪》有描述不同的憤怒。 當我們對某些人心懷積怨,或企圖用說話或行動去傷害人,甚至用粗言穢語去悔辱人時,我們己向憤怒和憎恨讓步。又如果我們任意用這憤怒去傷害別人、或與人激烈爭吵、或擺出一臉不高興的表情或用無聲抗議去表達對他們的怨憤,我們己犯了發怒這罪。耍是把這積怨無了期地埋藏心底,或沒絲毫意思用仁慈或友愛去改善關係,那更罪加一等。與當權者對抗或向弱小一群加以應得以外的懲罰也是罪。

我們都知道當憤怒失控時,它會危害我們的健康。眾所周知:壓力和精神緊張會引發心臟病、糖尿病、高膽固醇、失眠症、高血壓及減低免疫力。

憤怒也會傷害我們的心理健康,削弱精神活力,使我們思想迷濛,分散我們的注意力,使我們精神不能集中,從而變得偏激,蒙蔽我們的理智,引致精神緊張和引發多種心理健康問題,結果對生命也失去興趣。

憤怒能摧毀關係,尤其家庭關係。它會導致傷痛持續,同時也難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敬,使他們不能與我們坦誠相向,有我們的場合便變得拘謹,恐怕一句說話或一個行為會立刻觸怒我們。

從信仰這角度去看,無理或放肆的憤怒已冒犯了天主。

無論如何,憤怒便是錯,一點也不值得。那我們又為什麼會如此激動呢?

我們懊惱可能是因為期望未能達到、意見有分歧、或計劃被打擾 — 意願有所阻遏時憤怒便會乘虛而入

但事實哪有這麼如意!事情怎能任由我們操縱!  本篤十六世在(天主是愛Deus Caritas Est-通諭2006) 說過 : 「治理世界的是天主,不是我們….』可是我們偏偏就是忘記了這點,反而牢牢記著創世紀 3:5 記載的 :『將如同天主一樣….』我們總是希望全權在握。就是這個原因令我們常常感到煩躁。

很多公司會提供課程,教人如何控制憤怒。不過基督宗教提供更好的方法 – 如何迴避憤怒。怎能做得到?

答案就在祂教我們的天主經中找到: 『爾旨承行….』這簡易的句子幫助我們怎去面對現實,提醒我們到底是誰,能力的極限,最終是會帶來平安的。

我們是否就此坐視不理,聽天由命呢?當然不是!看看眾聖人,他們承行天主的旨意,更為人類作出無比的貢獻,是我們的典範。向天主降服並非消極行為,反而是積極參與一偉大工程,始創自一個遠比我們芵明、對每人也有無限的關愛、絕對有能力和資源去完成自己計劃的設計師。

讓我再一次引用本篤十六世的通諭:「有時候過多的需要以及自己行?的有限,會讓一個人受到失望的誘惑。可是,正是在這裡,會鼓勵他知道最終他自己只是主手中的一個工具,會讓他得到解脫,不會認?是他自己一個人在改善世界—當然改善世界常是需要的。他會謙遜的盡自己的努力,也謙遜的將一切交托給主。治理世界的是天主,不是我們。我們只是盡我們的能力奉獻我們的服務,甚至是他給我們力量。可是要盡我們所能來努力,這是耶穌基督的善僕常應該積極努力的任務:『基督的愛催迫著我們』(格後五14)。」譯本轉載自臺灣地區主教團

當我們每天清早奮力爭扎下床時,我們該告訴天主:「父啊,我為今天作了些計劃,不知能否配合您,在你您未給我開綠燈之前,那些只是構思,正等候你的贊同。但我知道你的計劃比我的完善,所以如果你有什麼要我補充或你想我做的,請告訴我,我已準備就緒。」

奇怪!在世人的眼中,常常這樣信賴天主的多會『幸運』。而那些一大早便滿有自信用自己的方法去征服世界的人,多會踫得一鼻子灰。

這讓我想起了 《時代雜誌》 曾訪問德蘭修女,問題是:「你最大的失望是什麼?」回答是:「我會承行天主的旨意,可不是嗎?承行天主的旨意便沒失望。」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