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亮神父(Fr Leonard E Dollentas)
譯:姚子汶
丙年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二主日,而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在2000年宣布這一天將稱為「天主慈悲主日」。
有一個關於教宗本篤十五世的故事。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動盪的餘波期間(1914至1922年)擔任教宗。有一次,他在梵蒂岡的陽台上祝福群眾時,一名狂熱分子拔槍瞄準教宗並準備開槍;然而,手槍未能擊發。護衛迅速抓住行兇者,並將他帶到教宗面前。該男子懊悔地表示,他遺憾手槍未能擊發。教宗冷靜地回答:「我可以告訴你,為何你的槍沒有發射。你當時在人群中,而我也祝福了你,我的孩子。」隨後,教宗又說:「回家吧。你的妻子和孩子肯定已經聽說這件事,他們一定很擔心。」於是,教宗下令釋放這名男子。(J. Maurus)
教宗的寬恕行徑,正如主耶穌的榜樣般。當時,門徒背叛了耶穌——他們在祂最需要他們的時刻逃離了。如今耶穌復活了,他們聚在一間鎖上的屋子裡,因害怕猶太人而躲藏起來。然而,更令他們不安的是,他們聽到了他們的師傅已復活的消息。他們羞慚、沒臉面對耶穌,也害怕被祂責備。但當耶穌顯現時,他沒有絲毫憤怒、怨懟或指責,而是向他們說:「願你們平安!」接着,耶穌向他們吹了一口氣,賜予他們聖神,並賦予他們赦免他人罪過的能力。
當我們想到天主的憐憫與慈悲時,通常都會聯想到祂的寬恕。天主的寬恕,是祂神聖慈悲的一個核心部分。耶穌將赦罪的權力交給了祂的門徒,以及今天的司鐸,好能使我們親身體驗祂的寬恕。我們確實需要天主的寬恕,但祂的慈悲遠不止於此。耶穌三次向門徒說「願你們平安!」
第一次,耶穌來到門徒所在的上鎖房間,當時多默不在場。聽聞此事後,多默不相信。他表示自己必須親眼所見才會相信。我們會有不同的反應嗎?畢竟,在此之前從未有人復活。耶穌並未因多默信心薄弱而拒絕他。一週後,耶穌再次顯現。這次,多默在場,耶穌直接對他說話。為甚麼?因為耶穌的神聖慈悲使祂渴望多默真正相信。祂說:「不要做無信的人,而要做有信德的人。」多默的回應呢?他向耶穌說:「我主!我的天主!」多默曾被懷疑所困,但耶穌的聖傷醫治了他的心靈。耶穌教導我們,神聖慈悲遠比我們的懷疑與痛苦更為強大。
因此,救主慈悲主日提醒我們,生命中的一切——平安、喜樂、寬恕、希望、勇氣、慷慨與愛德——皆源自天主。無論我們身在何處、做過何事,天主始終以慈愛等待着我們。
祂離開了那場為迎接浪子歸來而設的盛宴,走進長子的內心深處,並向長子提供所有的一切。
祂保護了那名犯姦淫的婦女,並賜予她新生。
在伯多祿三次背叛後,祂以慈愛的目光注視着他。耶穌的目光轉化了伯多祿,使他痛哭、悔改。
有時候,我們的信德是薄弱的;我們祈求信德能隨着時間而增強,但這並非一蹴而就。其他門徒已在耶穌復活當晚見到祂,當時耶穌來到了一間上了鎖、緊閉着的房間。然而,一星期後,他們仍舊躲在同樣的房間裡。耶穌派遣他們出去,就如同天父曾派遣祂一樣。他們會如何展開他們的使命呢?在《默示錄》中,若望描述自己身處「名叫帕特摩的海島上」(參閱默1:9)。帕特摩是羅馬的流放地,若望因「宣講天主的話,並為耶穌作證」而被囚禁在那裡。
為我們而言,這也是一種挑戰:
有一天,一名青年在復活節彌撒後離開聖堂,神父在門口與教友們打招呼。看到這名青年,神父將他拉到一旁說:「年輕人,你應該加入天主的軍隊!」青年答道:「但是,神父,我已經是天主軍隊的一員了!」神父追問:「可是,我怎麼只在聖誕節和復活節見到你?」年輕人低聲說:「神父,我在『秘密部隊』!」
作為基督徒,我們是世界的光,不應隱藏自己。我們被召叫去宣講天主的名,見證祂的臨在,並活出真正門徒的生活。我們應當被世人看見和認識,作為真光的傳遞者。
在這個充斥死亡文化的世界中,物質主義和自我中心主義主宰人心,讓我們成為天主愛與慈悲的榜樣。耶穌說:「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5:16)

如欲捐款,請掃描圖中二維碼,或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