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 2何鍾建、2郭駿謙
1聖若瑟大學 健康科學學院
2聖若瑟大學 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
想像一下,35歲的林先生被診斷出罹患胰藏癌,並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這消息有如洪水般突襲他。林先生曾經是一個精神十足的丈夫和父親,但現在卻面臨殘酷的現實。他的妻子努力撐起這個家,而他們五歲的兒子則天真地問一些連他們都不知如何回答的問題。帳單堆積如山,令人身心俱疲;這對夫婦迷失在醫學術語和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中。除了化療和止痛外,他們還想得到其他的支援與幫助,因此,林先生的醫生轉介他們去見醫務社工。
這不僅關於林先生的痛,也是關於一個陷入絕境的家庭。林太需要有人在保險事宜上指引她,兒子需要有人向他解釋爸爸生病的原因,而林先生則希望他在最後的時光裡,為兒子帶來有意義與價值的事。
為何像林先生這樣的個案,顯得更需要醫務社工?醫生、護士或藥劑師,都專注於診斷、治療和管理身體上的各種症狀,而醫務社工則不同,他們會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處理疾病所帶來的影響,他們擔當情感上、社會上、經濟上與醫療系統橋樑的角色。
在林先生的情況裡,醫生可以處方藥物來減輕他的痛苦,但醫生不能處理家人們的哀傷痛苦,或協助她在應付生活上的緊急開支。護士可以觀察及照顧林先生的身體狀況,但他們沒有接受過能為兒子提供輔導的訓練,解決他們心中的困惑,也無法協助連結他們與社區資源(例如托兒或膳食服務)。醫務社工就像在這些零星問題處理中結合起來的黏合劑。除了病床外,他們還會全面評估家庭的需要,並制定計劃,去支援他們度過當下的危機。例如,社工可以在病患家中安排紓緩治療,以確保林先生舒適的同時,也減輕妻子的照顧壓力。社工又可以提供經濟援助的渠道,減輕這個家庭的經濟負擔;又或者與輔導員協調,幫助兒子應對因疾病所帶來的轉變。傳統的醫療照護及方案未能在這些錯綜複雜的個案中,提供全人的協助。醫務社工的角色不只是治療疾病,而是支援患者及家屬的精神及靈性上的需要。

3月18日是世界社工日;這是一個契機,向那些無名英雄致敬;他們在人們絕望時拯救了他們的生命。筆者們希望能引起讀者們對醫務社會工作的關注,因為這是一個值得去認可和擴展的領域,特別像澳門這細小的地方。林先生的經歷並非單一的故事案例;無數家庭都面對着類似的掙扎與挑戰,但澳門並不是每所醫院都聘有醫務社會工作人員,而這正是今天作出改變的時候了!
醫務社會工作並不是奢侈的開支,而是關注人類健康與福祉的必要條件。它能使病人和家屬在治療的過程享有尊嚴和希望,勇敢地去面對因此所帶來的影響。在澳門這個醫療體系不斷發展的城市,將社會工作融入所有的醫院,必定能改變對病人的照顧。他們將憐憫帶進冰冷的醫院走廊,確保每一個人不只是一份病例檔案的主角。從末期疾病到慢性疾病,他們都能處理一些後續的問題,例如:精神健康的危機、經濟的困境、人際關係的破裂等,這些危機並不能靠藥物解決的。
一切的倡導,往往從提高意識與認知開始。世界社工日提醒我們要在澳門加強推動醫務社工:將社會工作納入澳門醫療架構的政策及資源的投入。而在澳門的綜合醫院能夠擔起牽頭的作用,為未來醫療服務樹立榜樣及標準,例如:推動相關的培訓計劃,爭取資助,並喚起公眾的支持;都有助實現這個願景,以確保為每個像林先生般的家庭,提供一個穩妥的安全網。
在慶祝世界社工日的同時,我們也一同向那群堅守生命尊嚴與福祉的天使們致敬。在人生面對最黑暗時刻,帶來一絲的關懷與溫暖。希望有一天,醫務社工能成為澳門醫療體系不可或缺的一員。因為,當疾病來襲時,治療的不僅關乎身體,更關乎着靈魂、家庭和社區的凝聚力。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更光明、更令人安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