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心遇聖言】無光環地站在十字架下,雙目凝望耶穌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乙年耶穌苦難主日 / 聖枝主日

您可能對「聖達勉(San Damiano)」十字架並不陌生。聖方濟.亞西西當時只有20歲出頭,對自己的未來一無所知,他就是在這個十字架前祈禱時,聽到天主的聲音對他說:「重建我的聖殿」。十二世紀,一位佚名藝術家繪製了這個十字架,後來被遺棄在亞西西附近的聖達勉堂,直到年輕的方濟發現了它。

我特別喜歡這個十字架,因為上面有許多人物和標記。此外,十字架上的耶穌並不是痛苦的身軀。相反,祂筆直地站着,雙目睜開,散發着復活的希望。祂的雙手不再緊握着,而是張開雙手,作出歡迎的姿態。正如在上主日的福音中,耶穌所說「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12:32)

在今年聖枝主日,在耶穌榮進耶路撒冷後,我們將聆聽《馬爾谷》福音所載主耶穌基督的受難始末(谷14:1-15:47)。馬爾谷詳細描述了耶穌所受的苦難。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唯一一句話,就是取自《聖詠》第22章那絕望的問題:「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為甚麼捨棄了我?」之後,耶穌便大喊一聲,就呼出了最後一口氣,死在十字架上。耶穌死亡的那一刻,在這裡被描述晦澀難懂,與聖達勉十字架上的寧靜感覺截然不同。

但是,十字架上的一個細節,與馬爾谷對基督之死的描述,卻不謀而合:「站在十字架對面的百夫長,看見耶穌這樣斷了氣,就說:『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9)

這位負責處決耶穌的心硬百夫長,似乎被耶穌的死深深打動了。他在馬爾谷福音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這篇福音中的開始:「天主子耶穌基督福音的開始。」(谷1:1)在敘述耶穌一生的過程中,馬爾谷一步步地邀請我們探索耶穌身份的奧秘及使命的意義。耶穌非常謹慎,沒有過早透露,以免發生誤解,尤其是避免扮演政治領袖或奇蹟創造者的角色。在馬爾谷的描述中,耶穌嚴厲地命令人們不要告訴任何人所作的醫治;在驅魔後又命令人要保持沉默,勿向他人透露自己的神聖身份。甚至在伯多祿宣認信德後,耶穌也斥責他,因為伯多祿拒絕接受耶穌所作有關自己死亡的預言。(谷8:31-32)

只有這位異教徒百夫長,能坦然解開耶穌真實身份的奧秘,並認出十字架上耶穌的神性。透過這樣,他含蓄地承認,即使在人類經歷中最黑暗的角落:死亡的孤獨中,也有可能找到天主的臨在。作為一名見慣暴力和不公的人,這位百夫長在奄奄一息的耶稣身上,看到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比他每天在工作中經歷的邪惡更強大,或許在他自己內心也是如此。

聖達勉十字架下站着五個主要的人物。左邊是聖母瑪利亞和所愛的門徒若望;右邊則是瑪利亞瑪大肋納,以及革流巴之妻瑪利亞。他們全部都頭戴光環,唯獨百夫長沒有。

然而,他們當中只有這名沒有光環的百夫長,專注地看着耶穌。正如教宗方濟各曾寫道:「天主無限地超越我們,總是令我們驚歎,並不由我們決定在甚麼環境下與祂相遇,因為與祂相遇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並不取決於我們。凡是希望所有事情都清晰明確、盡在掌握的人,必然想掌控天主的超越性。我們也不能用定義說天主不在什麼地方,因為天主以祂選擇的方式,奧妙地臨在於每一個人的生活中,而我們不能以假設的定論予以否定。即使當某人的生活非常不幸,即使我們看到他的生活遭受陋習或癮癖所支配,天主也在臨在於他的生活中。如果我們主要是由聖神而非我們的想法所引導,那麼我們就可以在每一個人的生命中尋找上主,而且必須如此。」(《你們要歡喜踴躍,Gaudete et Exsultate》宗座勸諭,41-42)

在聖週期間,我們這些遠不是聖人,還是想和那名沒有光環的百夫長一樣,要站在十字架下凝望着耶穌。我們也像他一樣,渴望在心靈及世界最黑暗的角落中,發現天主的臨在與憐憫。就像馬爾谷教導、就像慕道者在踏上領洗的旅途中一樣,只有一步接一步,我們會進入基督的復活。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