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聖大健康科學學院院長
何鍾建博士:聖大需要走進社區,履行天主教大學的精神
澳門聖若瑟大學(下稱聖大)健康科學學院於2022年9月正式成立。為許多人而言,對這個「健康科學學院」的認識並不多。《號角報》有幸與聖大健康科學學院院長何鍾建博士進行訪談,分享有關這個學科的謎思,以及日後學院的發展。
為何聖若瑟大學在2022年,將社工系及心理學系,合併成為一個新的健康科學學院呢?
聖大在2022年的時候,在大學的整體發展策略推動下,以及回應全球及地區發展的需要,將原有的社會科學與教育學院,發展成兩個獨立的學院分別是——健康科學學院及教育學院。為國家及澳門培養更多健康相關的專業人才,以服務社區及促進人類健康與福祉。
為何最後選擇了社工學系與心理學科系,合併成為一個新的學院呢?
確實在健康科學範疇內,相關的專業仍然有很大的探索及發展空間。所以當時新的學院在建構時,學院是以促進社區健康為目標,透過執行科學教育和創新研究,促進大眾的健康生活和福祉,培養社區醫療服務領域傑出專才。再者,社會工作與心理學兩大學科範疇亦是大學在發展前期首批的本土課程,多年來為澳門培養相關的專業人才。從整體來說,社會工作或心理學亦是在建構人類整體健康和福祉上,也是不可或缺的專業,所以學院以這兩個學科為基礎亦是恰當的。
為許多人來說,健康科學好像是一個頗新的構念,也不是所有人能理解的學科。究竟健康科學是甚麼呢?
健康科學基本上有兩個層面,一方面是提供健康專業培訓的學院,去提供專業服務予社區,都是有專業認可的;另一方面便是健康轉化型研究(Health Translational Research)。其實有許多大學以醫學和健康發展的學院,都需要投入龐大的資源,和有附設教學醫院。但是聖若瑟大學在環觀整個澳門及鄰近地區的情況下,要找出一個配合社會發展的學科特色,尤其是在人口老化的議題上,我們著重在培訓「輔助醫療」相關的人才,讓他們能夠進入社區,甚至上門提供服務或流動服務,這將會是一個可以預見的趨勢。結合「健康科技」或「樂齡科技」的發展,將健康科技與健康專業的知識融合在一起,以提供應對的服務。
我幻想未來的社會,除了能在政府醫院裡接受服務外,也能透過一些線上服務作選擇,例如:若這名長者或有需要人士需要中醫服務,透過健康觀察平台及科技下從所收集的數據中,分析長者或該人士的健康情況,透過相應的專業團隊輔助下,精準地把服務帶到其家中。
甚至,現世代的人追求便利,未來住屋上也能相應地有所調整。不論是私人樓宇或公共房屋,每個新建的單位都能安裝一些簡單的健康監測設施,例如:測血糖、量血壓器等,就好像一個附設的雪櫃般,然後所量得的指標也能儲存到各自的數據庫中,而用戶也能選擇是否開放這些數據予社區醫療診所。如此一來,便能掌握到澳門這地區的健康概況。這方面仍然是需要發展的,所以健康科學的使命,並不只是要培訓一群提供慣常服務的專業人員,同時要與時並進,結合日新月異的健康科技,好能更便利地提供服務予澳門社區各界人士。
這就是為何聖大在去年10月及11月舉辦有關論壇,那是一個怎麼樣的論壇呢?
我們健康科學學院於11月11日與澳門博士智庫主辦了「國際青年博士論壇:澳門大健康醫療旅遊產業的發展與機遇」系列活動。特區政府早前施政方針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將旅遊休閒事業,結合澳門現時已有一定基礎行業。
所以,我們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在觀察這個社會發展的時候,其中便是整合澳門的優勢,譬如旅遊產業、文化、世遺等等,這些產業,如何配合到一個新的方向發展,又如何加入到醫療當中。
我們會發現,澳門的優勢,便是有世界知名的酒店、有世遺,而我們的酒店服務,相比鄰近地區,其實是很不錯的。我們能研究的可能性,便是如何將醫療與這些優勢結合,讓澳門的醫療旅遊成為獨一無二的。當中可以是談論一些健康與健康規劃的東西,不止是身體檢查,而是為每個人度身訂造的計劃,為這個人去提供一些健康的管理和諮詢。
所以您現時作為這個學院的院長,其中一個要務便是找尋一些缺口部分,並探索不同及新穎的方法,去回應並開設新的課程?
是的,除了學術上的學士學位課程,我們還計劃去發掘一些非學位的課程。事實上,其中一個目標是擴展學院下的學系及科目,不過這需要時間和機遇去發展。
某程度上,社工學與心理學是很不相同的範疇⋯⋯心理健康是可以理解的,但社工學如何算是健康科學的範疇呢?
其實很多人都有一個誤會,在不同的大學裡,傳統上都會將社工學放置在社會科學的範疇下,但其實在社工學系中,有一個特定範疇稱為「醫務社會工作(medical social work)」,但這個眼光也比較窄,因為一談到「醫務」這個詞,便認為只在醫院環境下,應該是任何有關促進健康的服務單位,因社工的功能可以橫跨不同的部分,由個別(原生家庭)背景到社區,再到組織(包括院舍、社區上有針對醫療服務的中心或醫院等)。
所以社工學在參與建構「人」整體的健康,或針對一個「人」的健康,都有參與其中,並不是突然地將新的項目投放進去發展已久的學科。社工學系本身已經存在參與整個健康規劃的系統當中。
而健康科學學院本身的定位,就是關注社區健康,所以變相我們未來發展的課程,也將會循從這個方向去進發,亦解釋到為何會將社工學放在健康科學學院旗下。當然,現時只是兩個的學系,未來仍計劃有其他學系,但需要時間與機遇再繼續發展下去。
社工學系未來新課程大部分學科,除了傳統的課程外,還會豐富一些學科並投放進去,大部分都是關注醫療,從「醫社」模式的角度發展下,包括關注安寧及臨終服務、精神健康、醫務社工學等。
根據這個方向的話,聖大將會在「社區健康(community health)」這個範圍中繼續發展各種的課程,去真正貼近現時澳門社區及大灣區內的需要,將學科帶動到社區,成為一個務實的人員培訓基地,好能真正融入社區,幫助解決社會所面對的問題。

得悉您特別向聖若瑟大學提出設立健康科學學院,為何是聖若瑟大學,而不是其他大學呢?
因為許多天主教大學,都是以服務社區為主體,來發展其大學的課程,例如比較熟悉的便是發展教育、社會工作、心理,甚至護理學系等,所以其實成立健康科學學院是為了與天主教大學的理念看齊,扎根社區、服務社區需求,並從當中去訓練一些專業人才。
有別於其他大學的健康科學學院,聖大的定位就是「社區健康」,是以「如何協助社區」的方向,去展現和應對現時一些健康狀況和議題。總括而言,聖大開設健康科學學院也就是履行天主教大學的精神與使命。
還有多少空間可以發展健康科學?未來一年(2024-2025)會有甚麼新的課程?
我們將會推出一個社會工作碩士課程,專門針對精神健康的課程。因為現時仍未有的專門、能應對專業的需要,所以都一直在建設這方面的課程,期望2024至2025學年能推出。
其實還有其他計劃的,例如希望涉及較為可供選擇的治療或介入治療策略(intervention strategies)所構建的課程,去應對人口老化所形成的現象,或慢性疾病管理等議題。
您在大學修讀老年學(Gerontology)。其實老年學是指甚麼呢?聖大健康科學學院未來也會開設老年學這範疇嗎?
簡而言之,老年學是從醫學、心理、社會與政策的角度,去研究和調查關於人類社會老化的過程,是一個以整體、全人的研究學科。不單是研究現時的狀況,還會對未來作出一個從科學根基下的推算,研究一個社會的「未來長者」,因為時下長者的背景,與十多年後(70至80後出生)的長者,甚至(90至00後出生)的未來長者都十分不同。
老年學本身是一個很闊的範疇,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去應對人口老化的問題,例如:從針對認知退化症角度,從而對長者健康及照顧管理作出適切的照顧,或者從社會政策長遠及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下,應對人口老化對整體社會所帶來的改變及挑戰。
所以按着學院發展的目標及策略來說,我們不是單純發展一個老年學的課程,而是從應用老年學(Applied Gerontology)的方向下發展學科,並且能實踐在社會的現實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