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遇聖言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生命中積極地等待我們所愛的那位

文:李愛德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你們要當心,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那日期甚麼時候來到。正如一個遠行的人,離開自己的家時,把權柄交給了自己的僕人,每人有每人的工作;又囑咐看門的,需要醒寤。所以,你們要醒寤,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回來:或許傍晚,或許夜半,或許雞叫,或許清晨;免得他忽然來到,遇見你們正在睡覺。我對你們說的,我也對眾人說:你們要醒寤!」

《馬爾谷》福音的故事的高峰,便是主耶穌的十字架。祂對門徒要醒的堅持,是嚴厲的,並指出那悲慘的同時,也是光榮的結局:彰顯天主的救贖和轉變的愛。在這短短的幾節經文中,祂三次叮囑他們保持醒窹;同樣在革責瑪尼,祂也三次請求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要醒窹祈禱,但他們都睡過去了。(谷14:32-42)

長時間等待交通工具,或在高峰時間駕駛,都會讓我們感到精神緊張⋯⋯或是,在醫院或牙醫診所的候診室內等待,也是如此。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這樣的等待都是浪費時間,是不值一提的時間;如此等待的時間,可能會導致疲勞或厭倦乏味。對於「疲勞」的結果,我們會感到緊張,想回家好好休息;對於「厭倦乏味」這個結果,我們能試着找點樂子,或用手機不同應用程序去做點甚麼。只要看看任何地方等待着的人,這似乎是一種常見的安撫方式⋯⋯但最終,消除厭倦乏味也能導致空虛和沮喪,甚至更糟糕的狀況:上癮。

但這不是主耶穌要門徒等待的模式。

我的母親教導我,如何以一種愛的方式去等待。在我父親逝世後,我們都認為她會陷入絕望和悲傷;但她完全讓我們大為吃驚!她投身於堂區的「愛德」(Caritas)善會,為一些兒童(當中包括一名失明的女孩)去準備初領聖體聖事,又參與到訪一些瑪利亞朝聖地的活動,也為孫輩與曾孫們編織毛衣和頸巾。當我被派到布宜諾斯艾利斯、離家約700公里的修院時,我也喜歡每年回家探望她一、兩次。我會連夜坐着車,在黎明時分到家。我一跨過籬笆門,她便會注意到動靜;甚至在我敲門之前,她便會笑着為我開門:「兒子,我在等着你!」如此的時刻告訴我母親的愛,也告訴着我她的痛苦與孤獨,如何與愛和希望交織在一起,也為一個愛的擁抱敞開了大門。

我們在等待着心愛的那一位:耶穌基督。祂向我們保證祂的到來,但故意沒有告訴我們到來的時間,以我們在愛的張力中,時刻保持活躍。事實上,我們等待期間的質素,是透過「已經但尚未」天主救贖經驗的張力而所介定(谷16:19-20)。這就是馬爾谷團體在傳教生活的困難與迫害中的經歷。在十字架上,救恩的故事為基督已完成了,但為我們卻還沒有完成。傳教士、門徒、教會使命的特點,就是透過明智而謹慎地處理這種緊張關係。逃避是一種疏忽和懶惰的罪。

在菲律賓傳教的頭幾年,我被分配到南部三寶顏村莊裡的一個堂區。在那裡,種植大米的棉蘭老島農民教導我一課,要如何以主動和積極的方式去等待。種植大米需要付出許多努力:首先要清除雜草、翻鬆土壤,再準備灌溉的渠管,然後再種植秧苗⋯⋯儘管如此,辛勤勞作仍然至關重要:管理澆水、施肥、駒趕飛鳥等⋯⋯這樣農作物才能茁壯成長並存活到收成季節。在這中間時間的不同階段,農民都在積極等待,每天「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詠126:5-6)在馬爾谷的敍述中,都有詳細的說明這個階段:家主可能在「耶穌被出賣的那天晚上」(參閱谷14:17)或在「午夜[耶穌被押送帶走]」(參閱谷14:53),或「在雞叫[伯多祿三次不認主]」(參閱谷14:72),或在「清晨[耶穌被捆綁至比拉多那裡]時」(參閱谷15:1)來到。

基督的十字架,就是我們的勝利。活出望德的唯一方式,就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我們的日常工作與使命當中,忠於那唯一忠實的主。時期一到,祂將會向那些敢於冒着生命危險、為福音服務的人,彰顯祂自己的光榮(參閱谷1:15)。每時每刻都要深信,主耶穌向我們保證,祂與我們臨在「直至今世的終結」(瑪28:20),這使我們成為祂的門徒,特別在這個往往忽視天主的世界中,成為主耶穌的門徒。我們每天都在參與使命,這個使命將我們此刻描述成一個故事;當一切在基督內重現時,這個故事最終將成為祂的故事。(參閱弗 1:1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