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訪澳道明會士David Goodill神父
「我們需要望德,去活出基督徒的信德」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倫理神學的道明會士Fr David Goodill到訪澳門,並在上週五(11月24日)晚上七時至八時正,在玫瑰聖母堂舉行題為「真確之望德」(Making Hope Real)的神學公開講座。本報有幸與神父進行訪談,從「望德」作起點,談到聖多瑪斯.亞奎納的教導和「良知」與「德行」等議題。
您到澳門已有一段日子,並在玫瑰聖母堂舉行以「望德」為主題的公開講座,為何您會以這個主題來作講座分享內容嗎?
與信德和愛德一樣,望德是超性德行之一(參閱《天主教教理》1813),但望德往往被忽視。當人們一想到信德時,也往往想到愛德;但我們卻沒有多思考和默想基督徒的望德,以及「作為基督徒懷着望德」意味着甚麼。這是我們基督徒生活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一環:我們需要望德,去活出我們基督徒的信德。
在聖多瑪斯.亞奎納(St Thomas Aquinas)的著作《神學大全》第二冊中,他論及有關望德的教導,並將信、望、愛二德一起呈現。對聖多瑪斯來說,望德就是我們在救恩之路中所克服的一切困難;因此,藉着信德的禮物與恩賜,天主已賞賜並給予我們救恩的保證。這些困難包括外在的和內在的,因此,在過美好的基督徒生活,也面臨着許多挑戰。
為聖多瑪斯而言,望德能幫助我們有能力去克服這些挑戰,因為我們知道天主必會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幫助。因此,藉着有天主的保證,而如果我們保持忠實的話,天主便會使我們得救。我們需要將望德視為一種美德,即堅持地將基督徒的生活與天主所賜的助佑滿懷信德。
許多人一聽到聖多瑪斯都感到太深奧,紛紛敬而遠之;您如何認為呢?您覺得要如何向普羅教友推廣聖多瑪斯的教導呢?
的確,有些聖多瑪斯的教導非常專業,需要接受哲學與神學方面的培訓,才能理解聖人的某些教導和學說。但他整體的神學觀,以及他對基督徒生活的理解,是能夠從不同層面上傳達的。即使人們可能不會直接使用聖多瑪斯的特定術語,但他們仍然使用他的思想和概念。
我認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他的教導,因為許多文章和學說實在需要學術性的研究,例如希臘哲學、教父學、教父神學等等;所以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學習。但我的意思是,有些現代的作家,他們受到聖多瑪斯的啟發,並以自己的方式傳遞聖多瑪斯的思想,會較易吸引、減低復雜性。或者,我也會建議一些人,可以從聖多瑪斯所撰寫的詩詞和禱文入手,用其作品帶入祈禱生活當中。
知道您也在聖若瑟大學教授道德神學;您能說說道德神學,與其他範疇有何不同嗎?
道德神學是神學的一部分,所以研究的是:我們如何過基督徒的生活;也就是說:我們基督徒如何將我們的信仰付諸實行。理論神學實際上是研究信仰的內容,並試圖幫助我們理解我們的信仰,以及我們如何看待不同信仰之間的關係。道德神學是以我們基督宗教信仰為基礎,亦以天主的啟示作為基礎。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天主告訴我們如何生活?因此,道德神學所研究的,都是一些實際的問題。
因此,道德神學有理論性更強的一面;在這一面,要把以後在更多應用領域中會運用到的原則落實。所以,你會問,甚麼時法律?例如,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甚麼?甚麼是美德?美德如何指導人性行為?甚麼是人性行為?一旦有了這些基本認知,你便能繼續提出具體的問題,例如生命倫理學的問題等等。
作為平信徒,這些都是十分深奧,我們要從哪裡開始學習呢?
我認為,《天主教教理》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去接受培育和認識我們的信仰。我們普遍認為,道德神學的領域都包含在《天主教教理》卷三內,屬於「在基督內的生活」這個範疇下。因此,這(教理)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並從教理上開始思考基督宗教倫理道德的原則。在教會的教導中,還有名為《教會社會訓導彙編》的教導,是約15年前剛出版的;我相信還會有更新的版本,因為社會問題變化得太快,而教會的教導也是不斷的發現。所以,若你想思想,例如在社交媒體方面,我們對基督徒是甚麼?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新穎的問題,而教會正嘗試解決和思考此類問題。
你提到當今世界的變化十分迅速。在你看來,當前全球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甚麼?
在我看來,我認為環境的挑戰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教宗方濟各所撰寫的《願祢受讚頌》(Laudato Si)通諭中也談到這一點。這就是今天所有人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也是我們與環境的關係,以至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在此通諭中,教宗方濟各提中其中一個解決的方案,就是關注世上最貧窮的人,並把「貧窮」與「環境」兩個方面結合在一起,即:對窮人及環境倫理兩方面的關注。我認為,貧富懸殊的巨大差距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教宗也提出了這一點,所以及後又公布了《眾位弟兄》(Fratelli Tutti)通諭,關於全球兄弟友誼意識的一個瓦解,否則會衍生各國之間更多的衝突,甚至戰爭。我認為這實在是一個真正的挑戰,許多衝突和戰爭源於不公義,我們需要找到戰爭與衝突最根源的解決方式。
有許多人都不會察覺自己有問題,您覺得為何會有這現象?
我覺得在基督宗教傳統,特別是天主教的傳統中,許多人都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所以,人們缺乏是非對錯的基本認知。除此之外,你需要好好地培養自己的良知。在天主教傳統中,一個人透過培養德行來做到這一點。按照天主的誡命生活,培養德行(特別是超德,即:信德、望德和愛德);還有其他的美德。德行與良知是互相配合的。良知是天主賜予的禮物,但良知必須得到發展和培養。
在甚麼的層面呢?
我們必須發展我們的德行,因為德行引導我們行善。田此,我們會明白甚麼對我們真正有益處,我們也就能按照其行事。如果沒有德行,我們甚至不一定能理解甚麼也是對我們真正有益。舉個例子,若一個人沒有以任何方式發展出公義,他便不會意識到在某特定情況下的行為,實際上造成了不公義。
從更實際的角度來看,因為人們不知道如何以更實際的方式生活。我們可以討論,但並不等於我們知道如何活出來。所以回到天主教的基本原利。我們祈禱、參與聖事和禮儀等,這些都是精神上的養份,而這些則幫助我們在培養德行的過程中成長。我們又或者能透過各聖人的一生和例子,去得到啟發,如何以他們的榜樣去活出這份信德、望德和愛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