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浩東神父
耶穌聖心司鐸會
甲年常年期第廿六主日
本主日的福音,為我們講述了兩個兒子的比喻(瑪21:28-32)。在這比喻中,提到了三類人:司祭長和民間長老、稅吏與娼妓,他們均代表了三種罪。從司祭長和民間長老的行為中,他們不夠謙虛,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也是罪人,也沒有悔悟去相信洗者若翰的教導;在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七罪宗的「驕傲」。税吏的貪腐與貪婪,以及對金錢的執著,透過剝削自己的同胞,我們看到七罪宗的「貪饕」。最後,娼妓以肉體快感而生活,代表着「迷色」之罪。
這三種罪,在今天的世界十分普遍。在歷史中,可能從未有過如此追求金錢和權力的時期。只要問問人們的夢想是甚麼,他們的答覆不外乎是財富和更多的金錢。在澳門,隨處可看到貪財的憑證:許多家庭因賭博或無盡的債務而破碎。當然,我們未必明顯地看到人們很早便陷入情色之罪,但深深影響着青年和小孩。但今天,即使在中學,年僅十多歲的青年也已開始談戀愛。在西方國家、外籍學校中,情況更甚。我記得在今屆世青節期間,一位來自拉丁美洲的13歲青年告訴我,一位老師要求班上女學生購買避孕套,好能在課堂上教導她們如何使用及「保護自己」。對於「貪饕」和「迷色」的兩種罪,例子多不勝數。然而,對於「驕傲」的罪卻鮮有提及。
毋庸置疑地,我們都需要抵抗貪饕和迷色的罪,但正如聖額我略一世所教導的,所有罪惡的根源都是驕傲。有時候,驕傲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美德,會被說成意志堅定、性格鮮明、對自己充滿信心,這些都是掩蓋。然而,這些價值觀都可以埋沒驕傲的罪過。真正的謙遜,就是意識到自己的軟弱和錯誤,並好好奮鬥,好能拯救自己。驕傲自大的人則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錯誤只發生在別人身上,自己不需要任何改變。驕傲的人通常只關注自己,並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和便利條件去開始一個宗教。可惜地,在不知不覺中,他們按着自己的形象和模樣來創造一個神,他們很難順從或悔改。因此,就像耶穌時期的宗教領袖一樣,他們很難進入天國。
因此,我們必須經常自我評估和反省,看看自己的態度有沒有驕傲的蹤影。簡而言之,我們能從以下十種行為中,找到這罪的影子:一、認為自己經常是對的,對自己的罪失去意識;二、別人糾正自己時十分敏感;三、固執己見;四、經常抱怨不被理解,或苛刻地評核他人;五、虛榮心強,過於關注自己;六、怨天尤人,對一切不順利的事耿耿於懷;七、過度批判,經常看到和只著重别人所作的错误;八、輕視和諷刺別人;九、總希望別人看到和認可自己的工作;十、經常說話,反而不愛聆聽。
驕傲以許多種方式進入基督徒的生活。其中一個方式,如以上所述,就是難以認識到自己是罪人。今天的人們十分脆弱,一旦遭到批評和反駁,便很容易感到被得罪,但我們也經常沒有一個觀念:我們自己也會得罪天主。自然地,這不是基督宗教教導的核心主題。然而,若我們執著於使我們與天主和我們的兄弟姊妹分離的東西,我們又怎能去愛呢?
克服七罪宗——特別是驕傲——的最佳方法,就是學習謙遜。有了謙遜,一切都能夠改變和轉化。一個謙虛的人懂得服從,在做錯事時也懂得悔改。透過謙遜,甚至有可能回復純真的階段。在天主教的傳統中,有一首讚美詩說: 瑪利亞瑪大肋納,一個公開的罪人,卻在天國與其他貞女一同合唱。有了謙遜的美德,我們也有可能擺脫對金錢的依戀,看看聖瑪竇和匝凱的例子就知道了。簡而言之,天主召叫我們皈依,而皈依的第一步就是克服我們的驕傲。
在這個主日,第二個兒子可能擔心在父親面前表現很好,寧願說謊也不願真實。讓我們向天主祈求更多的恩寵,好能戰勝任何形式的驕傲,並好好審視自己的良心;願我們祈求更多的恩典,好能讓我們認識並改善不好的地方。天主是仁愛慈悲的父親,祂永遠不厭倦寛恕我們,為此,我們需要牢記,只有在真理中,我們才能真正的獲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