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聖若瑟教區中學】
(本報訊)天主教澳門教區豁下的教區學校上週五(15日)早上假主教座堂舉行聯校開學彌撒,由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主禮,各校校牧包括劉炎新神父、張俊鍵神父、杜亮神父、陳信望神父、羅樂仁神父及夏子明神父一同共祭,多間學校校長、校監與校董、教區天主教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和副主任,以及各天主教學校師生代表出席。
李主教在彌撒開始時指出,願各師生藉彌撒聖祭的時間,呼叫天主降福所有天主教學校的成員,當中包括各校校董、老師、學生、職工及其家庭成員,願各人均能在新學年推行愛的計劃,並指出天主教的教育就是以愛為中心,以愛發揮天主的真、善、美。
當天為光榮十字聖架瞻禮翌日,教會紀念痛苦聖母。主教在講道中以痛苦與困難為主題:「藉着痛苦,與大家分享新學年中,需要懇求天主給予祝福,當中包含勇毅的德行。勇毅的意思,就是勇敢克服所有的困難、失敗與痛楚,而且有毅力,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去克服一切的挫折。」
他指出,人年紀漸長,會遇到越多不同的痛苦,而痛苦通常來自我們生活中未能克服的困難,或是一些外在的失敗、傷心(親人病痛或死亡,甚至是友誼之間所致)等;每一天的生活當中,都可能會有「痛」的感受。他引用讀經中聖保祿宗徒所提醒的話,藉着基督的榜樣及在十字架上的苦難,要我們學習去服從(參閱希5:7-9):「我們在新學年中,要去學習,特別藉着我們每天遇到的困難裡,好好地學習。」
很多時候,在困難與痛苦當中,會衍生許多不當的反應,例如:逃避痛苦的感覺,或走向另一個極端,只追求快感,最後導致成癮。主教認為,每當我們遇到痛苦時,都很容易墮入各種的危險陷阱:「有些人在遇困難時,很容易會變得冷酷,害怕受傷害,從而不理會他人感受,只顧自己感受並缺乏愛德;或變得消極,對生命有一份無奈,埋怨天、怨人,悲觀地怨天尤人。」
因此,他鼓勵眾師生要透過苦難和挑戰去學習。首先,學習看到天主的旨意,因為天主一定為我們安排最好的;所以每逢遇到困難,其實都是天主在磨練我們,要我們學習更加成為更好的。
「第二點要學習的,便是要有毅力和勇敢去學習克服種種的困難;然後,要學習發現更重要的東西,在每天的工作投放層次。」主教指出,現時年輕人處於不同的過渡期,不論在情感上或處事上都較不平穩、不穩定:「這都是年輕的特徵;隨着年紀漸長,會學懂如何靜下來。年青的另一個特徵,便是不長久的注意力,喜歡激情。還有,許多青年喜歡接受他人的讚賞,但現實是,我們不論是否得到他人的讚賞,也要做好每一件事情。又有不少青年害怕悶,所以要控制我們的感覺,要發掘每一件事情的價值。」
最後,主教邀請在場學生,在遇到痛苦時,只要不沉迷其感受,我們便會發現痛苦的另一面,發現痛苦衍生出來的美好:「同時,要學習邁向善的東西和事物,因為在錯誤的事情上堅毅,便是愚蠢和固執之舉。藉着痛苦,學習珍惜,發掘真正的親情,真正的友情。學習從苦難當中,如何去服從天主的旨意。痛苦聖母的紀念,看起來好像很消極,但其帶出的訊息卻是十分積極。願我們眾人都能夠發掘困難與痛苦背後的果實。」
彌撒結束後,進行派遣公教老師及學生的儀式,各校師生代表從李主教手中接受蠟燭及聖經,並祈求天主賜予力量去面對各種挑戰,以言以行傳揚福音,成為真正的地鹽世光。
彌撒禮成後,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會長、聖中六校的喬樹勇校長負責致辭,他引用李主教的講道指出,不論在學業上或其他方面的活動上,只要不輕易放棄,一直努力嘗試克服,便能活出勇毅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