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聖經人物傳

【聖經人物傳】加音和亞伯爾:上主與加音之間的對話(中)

文:梁展熙博士(S.Th.D.)

於澳門聖若瑟大學教授聖經科目

在上一期,我們發現到聖經作者有意讓《創.四》中加音的故事來呼應《創.三》中男人和女人的故事,包括事件發生之後上主開首就問『人在哪裏?』的問題,以及始作俑者不願承認責任的回答,還有上主接着反問的:「你作了甚麼!」。然而,上主要對加音說的,仍然未完。就讓我們今天繼續讀下去。

根據上主在《創.四》中所說,祂之所以得知發生了甚麼事,是因為:「你弟弟〔=亞伯爾〕的血由地上向我喊冤」(創4:10b’’’)。這句子裏隱含着三層意思。其一,從歷史批判(historical criticism)的角度來看,這裏反映出古人認為一個被無辜殺害的人的血總會想盡辦法指證行兇者的信念;其二,聖經作者想帶出的訊息似乎是:無論一件罪行如何隱蔽,它總無法逃得過天主的法眼,畢竟祂看穿一切掩藏之事,聽到一切竊語密謀,審判所有善惡眾生;其三,從故事發展的角度來看,一直從未說過一句話的亞伯爾,死後終於有機會大聲地訴說他所要訴說的【參:Vawter CM, On Genesis, 96】。

的確,古人,尤其是古以色列人,深信人的血,作為生命力的載體,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因為生命是來上主——「神聖的那位」(the Holy One)。因此,假若有無辜的血淺在大地之上,那麼大地則會被這血所『污染』,直到有人為這無辜的血而贖罪之止。有時,贖血債之罪的唯一方法,更是血債血償。譬如,在《戶籍紀》中便有此一句:「你們不可玷污你們所居之地,因為血能玷污地;在那裏流了血,除非那殺人者的血,為那地沒有其他取潔的方法」(35:33)。

不過,據上主所言,加音殺弟的後果卻是:「你現在是地上所咒罵的人」(創4:11a)。只不過,《思高》的翻譯,與原文比起來,似乎反而更貼切《拉丁通行本》多一些【Lat. Vul.: nunc igitur maledictus eris super terram】。簡單來說,這一句的希伯來原文直譯應該是:「現在,你是受了詛咒,〔要〕從〔可耕作的〕土地上〔被驅除〕出去」(英:And now, cursed are you from the ground [= arable soil])。總而之,按原文,詛咒加音的並不是大地,反而可能是上主〔?〕;要離開可耕作的土地則是加音所要承受的詛咒的具體內容。

這一句的希伯來原文作:「wəʿattāh ʾārūr ʾāttāh min-hāʾăḏāmāh」;《七十賢士希臘譯本》算是直譯了希伯來原文:「καὶ νῦν ἐπικατάρατος σὺ ἀπὸ τῆς γῆς」。這裏需要討論的,在於希伯來語介詞「min」有兩個意思:「從」(from)或「更…」(…more than)。因此,直譯希伯來語的話,單從字面意思來說,可能性有二:一)「現在,你是受了詛咒,〔要〕從〔可耕作的〕土地上〔被驅除〕出去」;二)「現在,你是受了較大地更〔嚴重的〕詛咒」(英:And now, you are more cursed than the ground)。後者當然使讀者聯想起創3:17中大地因為男人的緣故而受到詛咒;但從《創.四》接下來的發展來看,似乎前者的理解——也就是《七十》的理解——較為合理。】

不過,即使後者可能並不是最合理的翻譯,但前者的翻譯也不難使讀者想到《創.三》。從這角度來看,因為加音的所作所為,大地進一步與人疏遠。人在第三章所作的事導致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產生嫌隙,這殃及了人與大地之間的關係,結果就是人要「一生日日勞苦」才有收成,而且大地也會「生出荊棘和蒺蔾」(創3:17–18);在第四章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生出了無可挽回的裂痕,同時大地因這關係破裂背後的凶殘和妒恨所污染,這使大地進一步與人為敵,其結果也當然是進一步的嚴重:「從此你即使耕種,地也不會給你出產」(創4:12)。

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