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ntónio dos Santos
譯:Conni Leung(Focolare)
每逢六月,教會都會特别敬禮耶穌聖心;而今天(6月16日)是耶穌聖心節,適逢在基督聖體節後的星期五。
敬禮耶穌聖心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傳統,教父們也曾多次談及。一切都源於耶穌那顆「溫良和謙卑」的心,也曾在加爾瓦略山的十字架上被羅馬士兵的長矛刺透。從祂肋旁流出血和水,象徵着聖洗聖事和聖體聖事,以及教會——基督的淨配——的誕生,她是從耶穌(新亞當)的肋旁誕生了,猶如厄娃也是從亞當肋旁誕生一樣。
關於這個慶節,教宗本篤十六世曾表示:「因此,看着那『被長矛刺透的』,顯示了天主無限渴望救贖我們之情,不能視之為一種短暫的崇拜或敬禮形式,而是欽崇天主的愛情。歷久以來,『刺透的心』表達了敬禮之情,更是不可或缺的象徵——與天主建立活生生的關係。」
上主向瑟納的聖女加大利納(St Catherine of Siena,1347至1380年)談到自己的聖心。聖女是意大利人,教會的聖師。
加大利納曾問耶穌:「純潔的羔羊,沒有瑕疵,祢離世之時,胸膛打開。祢為甚麼容許自己的心受傷,讓這種暴行打開呢?」
耶穌回答說:「有幾個原因,但我會告訴你主要的原因。我敞開的一面給你看,你會發現了我內心的祕密,即是我愛你遠遠超過我所能給你顯示的,藉着我所受的有限痛苦,向你展示了我無限的愛情。」
幾個世紀後,1675年6月16日,耶穌又向聖瑪加利大.瑪利亞.亞拉高(St Margaret Mary Alacoque,1647-1690)顯現自己的心被愛的火焰包圍,被荊棘加冕,有一個敞開的傷口,流出血,頂部有一個十字架。聖瑪加利大聽到上主說:「看哪!那愛人至深的心,竟不惜一切代價,甚至為愛作見證,使自己筋疲力竭。」
1856年,教宗庇護九世( Pope Pius IX )訂定了耶穌聖心節的禮儀,以遵照聖人聖女的建議,將世界奉獻給耶穌聖心。葡萄牙的「埃什特雷拉聖殿」(Basilica da Estrela)又稱為「耶穌聖心大教堂」,是世界上首座奉獻給耶穌聖心的教堂。
兩顆不可分割的心
耶穌聖心節翌日星期六,教會慶祝瑪利亞聖心節。耶穌和瑪利亞從來沒有分開過,他們兩顆心交織在一起,是不可分割的。
聖母瑪利亞已是「聖體聖事的心靈」,成了早期教會首個基督徒團體的組成部份。聖若望保祿二世在他的《活於感恩祭的教會》(Ecclesia de Eucharistia)通諭上指出:「當瑪利亞聽到伯多祿、若望、雅各伯和其他宗徒説出最後晚餐的話,有何感覺呢?『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路22:19)必須以某種方式領受聖體聖事,意味着再次歡迎進入聖母瑪利亞的腹中。這顆聖心與她的心一致跳動,並重新活出她在十字架下所經歷的事情。」
默觀聖體聖事——至聖聖體,也是「所有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凡默觀上主的心,就是思索救贖和救恩之愛的源泉;人的心是無法想像和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