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和政府官員4 月 22 日在擁有 435 年曆史的巴洛克式聖母堂的鐘樓附近。該座名為馬拉特的教堂被菲律賓國家博物館宣布為「重要文化財產」 。(圖片:Jef Delamonte)
(天亞社訊)菲律賓政府上週六(22日)宣布,一座擁有 435 年曆史的巴洛克風格教堂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該座聖母教堂,或更廣為人知名為「馬拉特天主堂」的教堂位於首都馬尼拉,因其歷史和文化作用而獲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的認可。
據博物館的一份聲明稱,「國家博物館館長於2018年12月5日召集了一個專家小組」,以決定哪些文化財產應「被指定為國家文化瑰寶和重要文化財產」。
引文補充說,「重要文化財產」以其突出的「歷史、文化、藝術和/或科學價值」而聞名,對國家具有高度意義和重要性。
《文化財產保存及保護法》、1998年的《國立博物館法》、2009年的《國家文化遺產法》規定,政府必須確認「重要文化財產」。
聖高隆龐傳教會士兼堂區司鐸迪斯特(Leonista Distor)神父感謝馬拉特教堂的信徒,並指最大的奇蹟是每天都有越來越多的信徒來到教堂。
他在獲國家博物館授予榮譽的致辭中說:「我們的使命不僅是保護教堂的結構,也是保護菲律賓人民的信仰。我們在教區的工作重點不是照顧教會的文化方面,而是培育每個菲律賓人的精神和信仰。」出席儀式者包括馬尼拉市長拉庫納-潘甘(Honey Lacuna-Pangan)。
這座由聖高隆龐傳教會士管理的教堂在菲律賓解放運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聖奧斯定會修士於1898年秘密允許革命者在教堂的鐘樓裡避難。
歷史學家穆里略(Rafael Murillo)接受訪問時說:「有一段時間,它成為了革命者的藏身之處,因為它離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權力所在地、被城牆環繞的王城區很近。」他說,作為群島上最古老的教堂,它建於1588年,經歷了1662年中國入侵、1762年英國佔領和1863年毀滅性地震。
教堂內有具有數百年曆史的聖母像。該像於1538年由聖奧斯定會士從西班牙運到菲律賓。有生病孩子的母親和身患疾病的人會來到教堂,祈求聖母的代禱。
43歲、敬禮聖母的瑪麗斯特拉(Cathy Maristela)說:「1995年我被診斷出子宮有腫塊。它長得很快。於是我向聖母祈禱,參加每日的彌撒。一年後,醫生告訴我,腫塊已經停止生長,而且是良性的。」她憶述,從那以後,我複印了九日敬禮祈禱文,並在教堂的長椅上留下了數百份:「許多婦女正在祈求聖母的幫助,治愈她們的疾病。」
另一位母親聲稱,2009年她的第二個兒子得了肺炎,她問堂區司鐸是否可以在她和她的丈夫向聖像祈禱時,讓她的兒子坐在祭台旁。
這位47歲的馬尼拉教區教友洛格羅諾(Anna Liza Logrono)說:「我們很絕望。 我們在去菲律賓總醫院的路上,路過馬拉特教堂。 我把我的兒子獻給了聖母,讓他康復。 一周後,我們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