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春生神父
利瑪竇神父在傳福音的過程中發現,由於中國人有自己固有的宗教,因而對天主教信仰不是很感興趣。於是,他給人們介紹《山海輿地圖》、《幾何原理》、《測量法義》及《乾坤體義》等西方科學知識,以引起人們的興趣和關注。在贏得人們的好感和尊重後,利神父再給他們傳遞天主教的信仰。人們了解到利神父講的科學是真理,進而相信他講的天主也是真神,便心悅誠服地接受了。這就是利瑪竇的科學傳教或學術傳教的由來。
來華耶穌會士曾德昭在其《大中國志》一書中,以細膩的筆觸描述,以羅明堅和利瑪竇為代表的首批傳教士,作為開拓者的艱辛和努力。他寫道:「他們就像房屋的奠基石,承擔着奠基的重量。他們經歷的艱難、困苦和折磨,都超過我和任何傳教工作者曾感受到的。因為除歐洲之外,在遙遠和陌生的國家傳播新的宗教,語言、風俗、交流、飲食等方面的困難,都不是一般的,所以必定困難得多。而在中國傳教所遇到的艱難,有超過所有其他地方。」
《山海輿地圖》
利瑪竇在肇慶傳教,得到了兩廣總督王泮的支持,建立了耶穌會在中國內地的首個住院。應王泮的請求,利神父於1584年9月,在仙花寺內動手繪製《山海輿地圖》。該圖是以歐洲繪製的世界地圖為藍本。但圖上的文字、公里與時間的計算及地名等,都用了中文來標注。由於中文字體所佔的空間比西文大,所以,繪製出來的中文世界地圖,比原來的西文世界地圖,篇幅還要大。
《山海輿地圖》無論是地球儀、平面地圖,上面都有精確地理位置,還有經緯線、刻道、赤道、南北回歸線、北極和南極,以及五個溫度帶。令人驚訝的是,利神父還把一年24個節氣刻劃在一個日晷上,上面還刻着拋物線、雙曲線和交錯的直線,日晷上的指針影子總能不差分毫地指着節氣,而晷上的日子全是以漢字來書寫的。
《山海輿地圖》囊括的地理學理論與知識,受到了王泮等士大夫階層的極力推崇。王泮出資請利瑪竇刻版印刷十多張,把它當作珍貴禮物,送給當地要人和各地有地位的朋友。這幅圖經王泮的刊刻傳播,在全國影響很大。人們都爭相觀看這幅西方奇物,利瑪竇因此明聲鵲起。
《山海輿地圖》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的觀念,來觀圖的人大都不理解。所以,利瑪竇就中國人認可「天是圓的」觀念談起,向大家解釋天地的關係,就比如「雞蛋中黃在清內」。天猶如蛋清,地猶如蛋黃,圓形的蛋清不可能人包裏着方形的蛋黃,所以地球與天一樣,都是圓的。
有人問利瑪竇神父,當人站立在圓形的地球上時,該如何分辨地球上下,還有其他的問題。利瑪竇解釋,地球既是圓形,就沒有上下之分。人們居住在地球的上下四周,腳站立的方向即為下,頭所朝的方向就是上。利瑪竇還用自己航海的經歷作論據。他說到,從歐洲航海到中國,繞地球航行,始終是天在上,從來未見過天在下。由此可證實,地球是圓的。
《山海輿地圖》深受官員和士大夫階層的喜愛。在他們眼裡,這幅圖就像一個別有洞天的精彩世界,使人們首次從地田卜口田上看到了中國以外的世界,開闊了視野。所以,這幅地圖掀起了許多中國知識分子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熱潮。肇慶乃至其他省份的一些官員和學者,都紛紛前往仙花寺拜訪利瑪竇,聆聽他的學說。
貴州都堂郭青螺在廣州拜訪利瑪竇,跟隨利神父學習,回到貴州後自費刊印《山海輿地圖》。在其序言中熱情地稱讚利瑪竇神父是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文人之一。
在此後的許多年裡,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南京,或是在中國的其他省份,利神父都不斷地修改和完善這幅世界地圖。一次又一次地重印,使它在中國廣為流傳,與它一起流傳的還有利神父的聲譽和歐洲學者的美名。
透過為中國人介紹世界地圖,利神父發現了中國人的一些心理特點,即:中國人夜郎自大地認為,中國便是整個天下,但越是自大,被揭穿後就越是自卑。因此,他們一旦發現外國的西洋東西比中國的更好時,就喜歡外國的東西甚於自己。利瑪竇對當時生活在封閉帝國的中國人的思想狀態的描述和把握,是較為生動和準確的。
利瑪竇給人們介紹這幅地圖時說:「我之所以擴大出版這地圖,是為了給造物主更大的光榮,以及讓這世界認識最初的根源。這個目的本來就是聖依納爵神操的『原則和基礎』:人受造的目的,是為讚美、朝拜、事奉我們的主、天主。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為人而造的,為幫助人追求他們所受造的目的。」
深受利神父影響的兩廣總督王泮,更是熱情地邀請神父們去他的家鄉——紹興傳教。王泮的父親在復活節那天領洗奉教。由於沒有男性子嗣,王泮便請利神父為他祈禱。利神父送他一幅聖母像,他一直虔誠地保存在家裡,早晚敬拜。越來越多的官員和士大夫拜訪利瑪竇,了解天主教,其中一部分人受洗加入天主教會。
這幅地圖對中國人來說,其意義在於引進了新的地理觀,開闊了眼界,促進了中國人對世界的認識。而對傳教士來說,則在於使更多的人接觸傳教士,聆聽福音真道,認識並信奉耶穌基督,以獲得靈魂的得救。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