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四旬期第二主日
上主日我們讀到耶穌被撒旦帶領一座高山,並以世俗的力量及財富來引誘祂,但沒有成功(瑪4:8-10) 。本主日,我們發現耶穌帶着三名門徒,又登上另一座高山,顯示聖容(瑪17:1-9)。與撒旦不同,耶穌沒有向他們展示世俗的輝煌,而是展示了祂與天父合一的美,以及按照聖父的計劃,在救贖工程裡奉獻生命所散發的光榮。
在這之前的幾天,耶穌告訴門徒,自己將面臨死亡及復活,但祂遭門徒的拒絕和不肯相信。伯多祿甚至感嘆道:「主,千萬不可!這事絕不會臨到你身上!」(瑪16:22)但耶穌卻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着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16:24)數天後,耶穌邀請他們上大博爾山,為的是要象徵門徒將要面對的漫長信德旅程。
在今年的四旬期文告中,教宗方濟各將登上顯聖容的高山,對比成跟隨耶穌的神修刻苦經驗。教宗說:「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種承諾,這承諾因着天主的恩寵而能持續下去,以克服我們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對跟隨耶穌走向十字架所產生的心理抗拒⋯⋯為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 為充分了解並接納祂救恩的奧祕那是在愛的激發下,完全獻出自己而完成的我們必須讓自己被祂帶領,脫離平庸和虛榮。我們必須起程,踏上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 」
但在山上等待門徒的,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驚嘉。耶穌在他們跟前顯示聖容:祂的面貎發光,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17:2)教宗對此指出,「當他們上到最高處,與耶穌一起站在高山上時,三位門徒得到這恩寵,目睹了上主的榮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燦爛光輝。那光不是來自外 面,而是由祂自身發射出來的。這神性的美,比起門徒們為登上大博爾山要 作的努力,無論有多大,都是無可比擬的。在走艱難的山路時,我們一定要專注觀看路徑;然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美景,令我們驚異,而它的壯麗就是給我們的一種回報。」
教宗方濟各在他的四旬期文告中,特別將顯聖容這段福音,應用於「共議同行」這個主題,而這也是教會過去兩年一直所思考的問題,好能為下屆、2024年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所準備。教宗說,在教會中互相傾聽,共同辨別未來的道路, 可能「備極艱辛,有時令我們感到沮喪。然而,在最後等着我們的,一定會是美好奇妙的,能夠幫助我 們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們的使命為祂的國度服務。」
但顯聖容的福音,也為我們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提供了確切的希望,特別是當我們經歷黑暗、痛苦和對未來不確定的時刻。
教宗特別強調兩句話,好能鼓勵我們。第一句是天主聖父的聲音從雲中傳來,「你們要聽從祂!」(瑪17:5)教宗稱,「四旬期是一段恩寵的時期, 使我們能聽祂對我們說話。祂如何對我們說話呢?首先,是祂透過教會禮儀所提供的天主聖言對我們說話。我們不應讓聖言落在耳後;如果我們無法常常參與彌撒,就要每天誦讀當天的讀經,亦可藉由網際網路閱讀。除了聖經以外,天主也透過我們的弟兄姊妹對我們說話,尤其是透過有需要的弟兄姊妹的面孔,以及在他們的遭遇中,對我們說話。」
第二句是耶穌對俯伏在地、感到害怕的門徒所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見不到任何人,只有耶穌獨自一人(瑪17:6-8)。教宗又說:「不要因為害怕面對 現實及每天的辛苦、艱難和衝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於感性的宗教經驗作為避難所。耶穌顯示給門徒的光,是祂光榮復活的預兆,而我們若『只追隨祂』,就必須往那方向前進。四旬期指向復活節:耶穌的『避靜』本身不是目的,而是為要預備我們,在信望愛中體驗祂的苦難與十字架,最後要抵達復活。」
願這兩福音的話語, 「你們要聽從祂!」以及「起來,不要害怕!」給予我們力量,就讓我們在這四旬期的第二週裡,懷着信、望、愛三德繼續攀登我們生命的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