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速食神學

【速食神學】(188) – 樞德和道德有甚麼分別?

文:文祖賢神父
jmom.honlam.org
譯:吳志濠

樞德是關鍵的道德美德。「樞」(英文為Cardinal),來自拉丁文「cardo」,有「鉸鏈」之意。因此,《天主教教理》第1805點說:「四個德行扮演着樞紐的角色。因此被稱為『樞德』;其他一切德行環繞着這四個樞德而組合在一起。四樞德就是智德、義德、勇德和節德。……你愛慕正義嗎?應知道:德行是智慧工作的效果,因為她教訓人節制、明智、公義和勇敢……(智8:7)。這四個樞德,在別的名稱之下,在聖經許多章節中,備受讚揚」。

讓我們跟隨《天主教教理》(第1806至1809點)來明白每個樞德是甚麼和它們的作用。

智德是支配理性之實踐的德行,使它在任何環境中辨別甚麼是我們的真善,並簡選適當的方法使之實現。『明智的人,步步謹慎』(箴14:15)。『你們應該慎重,應該醒寤祈禱』(伯前4:7)。聖多瑪斯隨從亞里斯多德寫道:智德是『行為的正直規則』。智德不和膽小或害怕,口是心非或虛偽相混。智德被稱為諸德的舵手:智德導引別的德行,為之指出規則和標準。智德直接引導良心的判斷。明智的人依照所作的判斷決定和處理他的言行舉止。因着智德,我們在個別的場合裡,無誤地運用倫理的原則,並在辨別當行的善和當避的惡時,克服遲疑不決。」

義德是倫理的德行,在於依循恆久和堅定的意願,給予天主和近人所應得到的。對天主,義德又稱為『虔敬的德行』(virtue of religion)。對人,義德使人尊重每一個人的權利,奠定在人際關係中的和諧,因而促進人類之間的平等和公益。有義德的人經常在聖經中被提及,他們思念正直習以為常,對待近人公正不偏。『不可袒護窮人,也不可重視有權勢的人,只依正義審判你的同胞』(肋19:15)。『作主人的,要以正義公平對待奴僕,因為該知道,你們在天上也有一位主子』(哥4:1)」。

勇德是倫理的德行,它確保人在困境中有毅力,在追求善時有恆心。勇德堅定人的主意,在倫理生活中力拒誘惑,克服困難。勇德使人能夠克勝恐懼,視死如歸,冒險犯難,甘受迫害。勇德能夠使人為了維護正義的事,甘願放棄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上主是我的勇力與歌詠』(詠118:14)。『在世界上你們要受苦難;然而你們放心,我已戰勝了世界』(若16:33)」。

節德是倫理的德行,它調節感性樂趣的吸引,並使人在運用世物時,保持平衡。節德確保意志對本能的自主能力,使人的慾望維持在合乎正理的範圍之內。有節德的人調節情慾以善作為取向,並保持着一種健全的審慎態度,『不要順從你的偏情和你的能力,去滿足你心中的慾望』(德5:2)。在舊約中,節德常受到讚揚:『不要順從你的慾情,要抑制你的慾望』(德18:30)。在新約中,節德稱為『節制』或『有限度』。我們應當『有節地、公正地、虔敬地在今世生活』(鐸2:12)」。

「人若欲善生,自當全心、全靈、全力去愛至善的天主。人(藉着節德)為主保持完整的愛,(藉着勇德)不為任何不幸所動搖,只服從唯一的主(這就是義德),清醒辨別一切事物,以免受詭詐及謊言的侵害(就是智德)。聖奧思定,《論至公教會的習俗》」。

一個擁有本性美德的人需要恩寵嗎?

超性生命需要超性美德。本性美德是不足夠的。但是一個擁有本性美德的人較容易接收超性美德。

《天主教教理》其中兩點(1810和1811)教導我們:

《天主教教理》第1810點說:「人的德行是通過教育自主的行為努力不懈的恆心而逐漸修成的,因天主的恩寵而得到淨化提昇。在天主的助佑之下,德行鍛鍊性格、使人易於行善。有德行的人視實踐德行為一樂事」。

下一點補充說:「為罪惡所傷害的人,保持道德的平衡,不是一件易事。基督的救恩賜給我們為恆心追求德行必要的恩寵。每一個人應時常祈求這光明和勇毅的恩寵,領受聖事,並與聖神合作,隨從祂的召喚,熱愛美善,戒避邪惡」(《天主教教理》第1811點)。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