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8月15日是聖母蒙召升天瞻禮,望廈聖方濟各堂晚上特別增設彌撒聖祭;而天主教澳門教區首牧李斌生主教晚上七時正,於主教座堂舉行大禮彌撒。
李主教在講道中,首先引用教宗方濟各數年前聖母蒙召升天瞻禮的比喻,指出瑪利亞的肉身和靈魂踏進天國,就好像上世紀1969年7月、人類首次踏上月球的時刻:「教宗用那太空人曾說的話:『那怕一個人的一小步,但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一大飛躍。』教宗將此比喻,引用在聖母身上。聖母的靈魂和肉身踏進天國,她的一小步,卻給予我們人類極大的希望,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也有同樣的機會:靈魂與肉身也能踏進天國。」
主教又指出,主耶穌的光榮升天是靠着祂自己的能力,因為祂同時是真天主、真人,而聖母瑪利亞作為百分百的人類,但藉着她愛子的天主性、耶穌的能力,靈魂與肉身能進入天國,與天主聖三時刻在一起,也是預視我們信仰的終向、給予我們全人類也能同樣進入天國的一個肯定:「這是我們今天慶祝這個瞻禮的重點。」主教又指出,我們能在這節日上學習三點:
(一)這份信仰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靈魂;當我們離世後,靈魂在私審判後會進入煉獄,繼而進入天國或地獄;但肉身卻不知道,要待世界末日才得知,如《信經》中所載:到世界的終結,肉身才能復活。在天主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善的;而我們也需要反思,我們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靈魂與肉身,我們要尊重自己的身體。這不只是在世時如何對待我們的肉身,也包括離世後的遺體。
主教又指出,我們要知道為何教會禁止「樹葬」或「海葬」等撒灰方式,並要尊重和期待離世後肉身的復活:「教會的傳統,就是尊重每一個人,特別是各人的身體。所以[離世後]最好的便是下葬,即使容許火葬,也需要將骨灰集合、埋葬,表達適切的尊重。」
(二)主教引用《聖母讚主曲》的拉丁原文Magnificat,具有「擴大」之意,也道出聖母渴望擴大自己的靈魂獻於天主。他指出,這種「擴大並奉獻靈魂」的心態十分重要,因為我們的靈魂許多時都會受各種生活瑣事影響,但若我們將眼光投放到天上,並以天主及耶穌的眼光去處事時,便會知道如何以大愛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他從而指出,我們要慎防墮進「錯誤的謙虛」:有時我們會坦言自己不是甚麼偉大的角色,不能作某些事情。主教指出,有時這些並非真正的謙遜,當中更有「隱蔽的驕傲」,他解釋:「當我們經常說自己不聰明、不棒,又不明白真正的謙遜時,當中便有可能出現驕傲。又或者不停埋怨、不承認自己的弱點時,便是『虛偽的謙虛』。真正的謙虛是,知道及承認自己的弱點,並知道要作出改善。」
(三)我們各人都需要承認「天主在我們身上行了大事」。在《讚主曲》中,聖母所指的「大事」並不是要做令人難忘的事情,而是每個人忠心地履行各自的角色與崗位,工作上的「小事」便已是「大事」,每一件「大事」就是充滿着愛:「只要我們以最大的愛去做每一件微小的事情,我們便能成就大事,切勿浪費天主賜予我們的能力。」
在望德聖母堂,主任司鐸劉炎新神父在傍晚主持聖母蒙召升天節彌撒。劉神父在講道中,引述東方教會對這節日稱為「聖母安眠」瞻禮,指出我們死後並不是真正的死亡、只是安眠:「在墳墓中,我們只是睡着安眠,到世界終結時,我們都會『起來』,靈魂與肉身進入永恆的天鄉。」他又提到,每一個人都是由「靈魂」與「肉身」而組成,缺一不可,所以在一個人死亡之時,靈魂與肉身只是暫時分開,這個人暫時安眠,在日後仍然重新結合,並與耶穌基督一同進入永恆的福樂。
神父又提到,聖母是卒世的童貞、是無染原罪的,所以她的肉軀是為耶穌基督而存在,因此聖母任何的瞻禮,都是以主耶穌基督為中心,而我們也要藉聖母的瞻禮,學習瑪利亞一樣,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神父又引用當天福音、聖母探訪聖婦依撒伯爾的事蹟,指出我們要做一個被歡迎的人、可愛的人,我們心中要懷有天主,並以天主的聲音,把真正平安帶給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