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categorised

【心遇聖言】「我的一切都是你的。」天主聖三與人分施的圓滿之愛

文:孔維仁神父
耶穌聖心金邦尼傳教會

天主聖三節

「聖神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若16:14-15

在過去數月,澳門居民都獲得各種抗疫援助,以緩解疫情期間的經濟困難,我們都有幸得到這些補貼。在其他許多國家,政府沒有資源(或意願)去為他們的公民提供經濟上的援助。然後,要讓每個人都滿意是很困難的。有些人覺得,這些福利只是滄海一粟,而另一部分的人,則抱怨富有者不應得到這些福利:結果,我們永遠不會滿足。

那就是因為大家容易以「數量化」的概念去感受是否被愛或被照顧:只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時,我們才會真正感到被照顧着。相反地,我們給予他人越多,越期待他們理所當然地感受這份愛而報答我們。不幸地,這種「數量化」的愛會引起某形式上的佔有慾和依賴,又或直接是引起自私的心態。我們能看看,那些被寵壞的孩子、不成熟的成年,以及一些不健康婚姻生活,都是由這種心態所造成的。

在這天主聖三節的主日,我們默想一下天主存有的方式與祂至善的本質。每當我遇到麻煩時,我常以為天主就是應該為我提供各種的福利和援助那位。

著名詩人紀伯倫(Kahlil Gibran)一首著名詩詞中說:「愛只付出自己,愛只拿取自己;愛,不是佔有,也不是被佔有;因為,在愛裡一切都是豐足的。」這是另一種對愛的視角,這種愛著重「質」多於「量」:愛是完完全全的交付自我,透過具體的選擇,去給予自己的生命,而且,在這過程中不會消滅自己或被愛的人的身份。愛不會帶走生活中的挑戰,因為這些痛苦的情況,正是能體驗真愛的地方。這就是天主本身愛我們的方式。

慈母教會花了三個多世紀的時間,來尋找合適的文字,來描述和詮闡天主聖三。初期基督徒對天主的經驗,是如此獨特和前所有未有的,以至於沒有合適的哲學或神學詞彙來表達。他們對天主的體驗,是超然的,但也接近我們人類的狀況,甚至取了我們的肉軀。天主是全能的造物主,也是慈悲的父親。祂是永恆的,但也願意為救贖我們而死亡。祂住至高的諸天之上,但祂仍然屹立於每名信友的心中。初期基督徒覺得在天主裡,每時每刻、每分每秒,都是一體而多元的。但他們該怎樣把這一點表達出來?

祈禱啟迪了他們的思想:在禮儀中(特別在彌撒聖祭中),他們感覺到只有藉着聖子耶穌、在聖神內,才能進入天主聖父的心。愛德的生活也讓他們品嚐到天主聖父的慈悲、基督的謙卑,以及聖神賦予生命的力量:他們彼此關心、幫助最貧窮和被遺棄的人,與那些受苦難、不同文化與民族的人分享福音喜訊。基督徒多元的背景沒有嚇怕教會。即使是罪人,他們也歡迎來到當中,去開展新的生命。他們意識到,這種在教會內具體的生活方式,確實是天主內在生命中那多元而合一的生命。

儘管經歷過各種衝突和討論,接着這些穿梭多個世紀的經歷,教會最終能以言語來描述天主是「koinonia」,三個不同位格的完美合一與共融,而全人類被召喚參與其中,正如耶穌在今天福音(若16:12-15)中所說:「凡父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他亦重申:「聖神要把由我所領受的,傳告給你們。」

耶穌說話的方式讓我聯想起蕩子的比喻中,長子拒絕參與弟弟歸來宴會、父親對他所說的一番話:「孩子!你常同我在一起,凡我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這名長子覺得父親所給予的「福利與補貼」,在數量來說是不足夠的。他投訴說:「你從未給過我一隻小山羊,讓我同我的朋友們歡宴!」他對愛那種「量化」的視角,加上他封閉的態度,讓他忽略了一個事實:作為兒子,他已經是繼承者,即:一切都已經是他的了。

有時候,我們就如比喻中的長子一樣,不願、甚至拒絕在天主聖三內參與愛的宴會,因為我們均在互相指責和抱怨中迷失了。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我們患有癌症、有家庭問題,或經濟出現問題、生活拮据,我們都很容易感到被忽視,甚至無法體會自己是天主的子女。但即使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也能得到全然的愛。

天主聖三所分施的完全的愛——無法用數量衡量它,就是全部!——能改變我們如何看待生活、痛苦和未來。宴會已準備好了,我們的位置也準備好了。透過創造我們、拯救我們、聖化我們,天主已將祂的所有、祂擁有的一切,都統統賜予我們。就讓我們參與這盛宴吧!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