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向日葵之歌】不要哭了

文:羅芷芬

農曆年過後,香港確診數字急升,安老院成為了重災區。三月初,伯娘不幸地在安老院感染了新冠病毒,呼吸困難,被送到醫院奮戰兩星期後離世。疫情下,無法在伯娘最後的日子探望她,也無法實體參與她的追思彌撒,心內泛起一絲絲的哀愁、無奈和遺憾。站在烏雲密佈的天空下,腦海中浮起許多昔日與伯娘一起生活的片段,很是掛念。伯父離世後,伯娘的失智症也加劇了,記憶力衰退,判斷力減弱,但在心靈最深處,她仍深切地與主在一起。

了解人心的聖神帶我去重訪耶穌臨近納因城的一幕:「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路7:13)耶穌對那位失去獨生子的母親所說的,彷彿也是在溫柔地向我說:不要哭了!我領悟到祂不是要我用理智壓抑對逝者的哀傷,而是邀請我透過祈禱之門,把所有感受向祂表達!正如依麗莎白.坎寧安的《心禱》所描述:「為你心中的號叫祈禱,使它成為微風的低吟。為你心中的憤怒,折磨和哀悼祈禱。用祈禱將心中的一切放在那雙巨大而安寧的手中,像在掌中棲息的小鳥。」我意會到祂渴望我能和祂一起重溫伯娘在世時,祂如何在我們共同生活的點滴中展現祂對我們的慈愛。

在安全、被愛的氛圍中,我的心神回到伯娘的家,我們一起吃早餐、望彌撒、在家看報紙……儘是平凡、簡單及甜美的相處。因有伯娘的家,我能自由穿梭兩地,參與許多靈修活動。記得有一年,在伯娘家留宿的晚上,在大厦外圍的聖堂壁報板看到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的宣傳,我懷着好奇的心,很想了解多些默禱,那幾次的聚會為我帶來很深刻的經驗。又有一年的聖週四晚上,我在伯娘家留宿,方便一早往大嶼山神樂院參與默觀式拜苦路,那次與苦難的基督產生一個很深的連結。伯娘的家不單成為棲息的蔭庇,也造就了機會讓我多些接觸天主。這使我想起提雅提辣城賣紫紅布的里狄雅,她接受保祿所講的話後,她同她一家領了洗,之後開放自己的家讓保祿及他的同伴作福傳之用。(參閱宗16:14-15)

我汲取這份無條件的愛,也被這愛充滿。在明供聖體前,我向伯娘表達了深藏在內心的感恩!就在那一刻,我也聆聽到她給我的說話:「芷芬,謝謝妳常常來港探望我,妳的陪伴令我很感安慰。」多年來,我在伯娘身上滿足了我對被愛的渴望,而她也在我身上滿足了陪伴的需要,這個微妙的關係是來自天主的恩寵和聖愛。此刻,心內響起了耶穌的安慰:「或許妳伯娘有許多軟弱,但這已不打緊,天主的慈悲足以接納她一切軟弱,妳繼續為她的靈魂安息祈禱吧。」

親愛的主,謝謝祢賜予祈禱的禮物,讓我突破空間,在心靈內與伯娘對話,成為最美的悼詞。她完成了在世的旅程,回歸到天父的大愛,與天鄉的親人相聚。懇求祢也恩賜世界各地染上新冠病毒而離世的人,來到祢的座前,體驗祢無限的愛,獲享永恆的安息。「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若11:2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