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World 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巴塞隆拿聖家堂掛起白冷星 踏入完工的最後階段

建築過百年的聖堂
巴塞隆拿聖家堂掛起白冷星 踏入完工的最後階段

(綜合報道)在西班牙巴塞隆拿的聖家堂(La Sagrada Familia Basilica),本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始胎瞻禮)當天,在第二高的尖塔——聖母塔(tower of the Virgin Mary)——上放置「白冷星」Bethlehem’s Star),標誌着整座聖堂踏入完工的最後階段。

這顆重5.5噸的白冷星,呈立體12角,晚上更會亮燈,猶如真正的白冷星一樣,照亮整個巴塞隆拿的黑夜。而聖母塔全座高138米,並因奉獻給童貞聖母而得名,也是自1976年後首個完工的尖塔。

這座被喻為最難建築的當代聖堂,1882年開始動工,到現時仍未完工,但有望2026年能完成所有建築部份,足足建築接近145年。但其實這座宏偉的聖堂,從未取得施工執照,也就是說這幢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建築物,大概是史上最富盛名、沒有合法證照的建築,最後巴塞隆納市政廳終於核發給當前建造者施工許可,效期將一路持續至2026年,也就是始創人、西班牙建築大師高第(Antoni Gaudi)逝世的一百周年。

然而,高第則認為,沒有必要趕着完工,坦言:「我的客戶並不著急」。在高第的心中,這名「客戶」是永恆的天主。

身為一名虔誠的天主教徒,高第一生奉獻43年歲月致力於建造聖家堂,這座集結其一生中最大理想卻繁複十分的頂級建築。儘管現在人們會直覺性地將聖家堂與高地連結在一塊,然而他並非最初教堂的設計者,當第一代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因為設計成本過高,加上與出資的宗教團體產生分歧後,宣布退出建設計畫。

高第31歲時,獲邀接手繼續建築。他將原先設計的新哥德式教堂,改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建築。在設計上,高第受「聖山」蒙特塞拉特山(Montserrat)啟發,汲取地名原意「鋸齒山」的岩石風貌,並將其轉換成規律幾何造型,完美呈現在聖家堂中。

其重新設計後的聖家堂為拉丁十字平面、東西南各有三個立面,相信是玫瑰端的奧蹟——誕生立面、受難立面和光榮立面;立面共有12座鐘塔,代表耶穌的12門徒,教堂中間圓頂上還有六座高塔,代表耶穌基督、聖母瑪利亞,以及四位福音作者——瑪竇、馬爾谷、路加與若望。

高第當時已知道建造教堂將非常耗時,於是先行建造一個完整的立面——誕生立面,展現以「石頭書寫的聖經」的精湛雕刻,創造出活靈活現耶穌誕生的故事。

高第一生中,投放了整整43年的光陰在聖家堂的建築上,幾乎是傾畢生心力的代表作。他甚至在1914年推掉其他工作,以後只專心在聖家堂的建造上,更搬到內部工地居住。直到1926年,高第被路面電車撞倒,送到聖十字保祿醫院不治,終年73歲。

隨着科技的發展,聖家堂的建築近年有更多的進展,當中亦有多位建築師聯手,讓聖家堂完工之日快將到來、讓高第畢生的心血最終能呈現在公眾眼前,去年更預計2026年能竣工,屆時聖家堂將秉持高度不得凌駕於巴塞隆納至高點「猶太山」(Montjuïc)之限制。聖家堂最高點172.5公尺的中央尖塔,依舊將讓聖家堂成為歐洲最高宗教建築物。

https://youtu.be/dhDtyCMaNmg

資料來源:EuroNews,LaVie,The Time.UK,英國每日郵報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