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會會院辦環保工作坊
提倡《願祢受讚頌》通諭
(本報訊)為應對現今的生態危機,教宗方濟各於2015年6月18日年發出了《願祢受讚頌》通諭,期望世人能透過察覺、反思、行動和教育/分享成果,合作把大地回復到天主創造時的美好。普世耶穌會也於2019年發出「耶穌會2019—2029普世性使徒優先」,提出四個優先關注項目,建議屬下單位於這十年間致力於揭示通往天國之路、聆聽貧困者的哭聲、陪伴青年人同行和關顧我們的共同家園。
適逢普世耶穌會於2021年5月20日至2022年7月31日以「在基督內得見嶄新的一切」慶祝聖依納爵歸依500周年,澳門耶穌會一年多前成立小組,研讀及推動教宗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並於2021年12月11日下午於崗頂會址舉辦「這麼好!那麼糟!——合作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工作坊,鼓勵人們以生態歸依與大地修和,參加者約三十多人。
活動以「世界地球日」歌曲短片為祈禱開始,首先由耶穌會(澳門)會院院長傅南渡神父分享如何以嶄新的眼光聆聽大地的吶喊。每一件物受造時都有它的目的和作用,神父以個人生活經驗中的發現、回收和製作環保物品的經驗帶領參與者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和習慣,並分析現今世界的「丟棄文化」所造成的情況,強調這一切都迫在眉睫,且與我們及下一代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我們到底想為下一代繼續撰寫《創世紀》,還是《滅世紀》呢?組員接着與參與者重溫舊約聖經《創世紀》中天主創造的過程,內容彰顯着天主對人的無限慈愛和照顧。但地球經過人類幾千年的蹂躪後,正一步步走向滅亡,我們仿佛正在為下一代撰寫着一本《滅世紀》。2015年聯合國提出之可持續發展的大部份目標尚未達成,且尚待改進,以致聯合國於今年11月上旬舉行第26屆聯合國世界氣候變化大會商討和落實對策。大地並非我們使用的東西,而是我們共同的家,各國應攜手合力,團結合作,關顧和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
接著不同的組員分享他們製作環保物品的過程和心路歷程,讓參與者進一步反思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及後陳俊偉神父更帶領參與者參觀會址內為保護環境而設的各項設備,參與者都甚有啟發,會士們更把節省下來的開支用於助學。此外,小組也於臉書社交平台建立《願祢受讚頌》群組,讓不同的人可藉此分享環保路上的心路歷程和成果,互相學習,彼此豐富。活動在全場進行「意識省察」後圓滿結束,參與者均表示獲益匪淺,離開前更獲贈小組為大家製作的環保小禮物。期望參與者能懷着感恩的心,按照教宗方濟各建議的四個部驟,在日常生活中多覺察、多反思、多行動及教育/分享成果,並發揮創意,養成新的生活態度和習慣,以生命影響生命,從「我」走向「我們」,與天主合作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一同為下一代創建更美好的未來,在基督內得見嶄新的一切。耶穌會舉辦的另一環保活動將於2022年4月9日假竹灣利瑪竇中學活動中心(利瑪竇別墅)舉行,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