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專訪韓國殉教福者聖職修道會李仁皞神父

專訪韓國殉教福者聖職修道會李仁皞神父
「聖金大建是澳門出產的聖人,期望在本地推廣更多敬禮」

上週一(9月20日)是聖金大建司鐸及同伴的殉道紀念。不少澳門人都知道,聖金大建神父曾在澳門修讀神學,更知道白鴿巢公園內有一尊聖人的銅像,但大家對韓國天主教會、聖金大建又有多少認識?本報今期專訪韓國殉教福者聖職修道會、聖安多尼堂主任司鐸李仁皞神父,與我們分享韓國天主教教會的歷史,同時,李神父亦期望能在澳門大力推廣對聖金大建的敬禮。

我們都知道,聖金大建神父是韓國首位本司鐸。對於整個韓國天主教教會,這有甚麼意義呢?您能向我們說說聖人為何會到澳門讀書呢?

首先,聖金大建神父是韓國籍的首位司鐸,這已經是一個最大的意義。當時的韓國仍是朝鮮王朝,而且並不接受天主教,甚至對西方的文化存抗拒心態。這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接受新事物,而是基於政治上的考慮。朝鮮王朝害怕西方勢力會佔據國家,所以才不接受西方思想(這包括來自西方的基督宗教),因此迫害崇洋者,也迫害天主教徒。

事實上,早在金大建出生前,朝鮮已經出現天主教的小團體,所以金大建是出生於一個天主教的家庭。但特別的是,朝鮮天主教會的開始,並不是先由傳教士進入傳教,而是信友們自發性建立的。當時的朝鮮與中國清朝有許多貿易上的往來,一名朝鮮王朝使臣李承薰(이승훈,聖名伯多祿)1784年在中國領洗,並攜帶大量宗教書籍進入朝鮮,自此有許多朝鮮的知識分子在中國聽到耶穌的道理,他自己首先接受這位信仰;回到朝鮮後,雖然朝鮮政府迫害西方思想,但這批知識分子仍然偷偷地研究和分享這份信仰(傳教)。

在接受信仰的同時,他們只知道天主教教會有神職、要有神父才能舉行彌撒聖祭,所以他們輪流「擔任」神父【假聖職制度】,並按着手上的書籍與認知去舉行彌撒,甚至互相彼此洗禮。後來北京教區的湯士選(Alexandre de Gouveia)主教【註1】得知朝鮮有人自封聖職,便立即制止,亦被他們的信德打動——因為他們從未見過,在沒有傳教士傳教和沒有牧者的情況下接受天主教信仰。

【註1】湯士選(Alexandre de Gouveia,1751-1808)葡萄牙埃武臘(Évora)人。1767-1770年間在埃武臘大學學習。1769年入方濟會。1773年12月2日在里斯本正式入會。1779年獲科英布拉大學數學博士學位。1782年被選為北京主教。1783年2月7日在里斯本郊區一修道院中領主教神品。1783年4月離里斯本東來。1784年7月28日入澳。1785年11月8日抵達北京。 (來源:澳門記憶)

所以,金大建並不是首批韓國(朝鮮)殉道的天主教徒?

不是的,金大建出生於教友家庭,他的父母與祖父母也是教友,所以已是首批天主教徒的後代。而事實上,金大建並不是首批殉道的韓國人,而是這些來到朝鮮的傳教士。

剛說到首批天主教徒自發性認識信仰,他們更請求北京主教派數名傳教士傳教。1794年,湯士選主教首先派澳門人吳約翰前往,但因為沒有得到當地人迎接而折返,湯主教深信要派遣外貎與朝鮮人相似的人,才能進入該國,於是便派遣江蘇人周文謨神父於1795年前往。周神父第一位進入朝鮮的傳教士,並積極地進行傳教工作。

抵朝鮮不夠一年,周神父遭背教者告發,並需要四處逃離、居住在信友的家中。最後朝鮮政府(1801年)大規模迫害天主教徒,周文謨神父害怕並打算逃回中國,但教友們紛紛向執政者自認是周神父,以助神父脫離,最後在返中國途中時,周神父感到內疚並覺得逃離不是牧者所為,便向政府自首,成為首位在朝鮮殉道的傳教士。【註2】

教友們後來寫了一封信,希望湯士選主教代傳給當時教宗,期望羅馬教廷能派遣傳教士進入朝鮮。當時的教宗收到信件後,也十分感動,便派遣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1836年)進入朝鮮傳教。

即使得到教宗的許可,但因為朝鮮不容許西方人進入,這些傳教士要偷偷地進入朝鮮領土,不少教友亦維護這些傳教士,朝鮮政府對天主教徒的迫害也沒有停止。在朝鮮歷史上,一共有四次的大迫害【註3】,剛提到周神父的殉道是第一次的迫害,而金大建則是第三次迫害中殉道。

【註2】1801年,朝鮮政府發動辛酉邪獄(現稱辛酉迫害),開始大規模迫害天主教徒。最初他決定逃回中國,但後來考慮其逃脫會使會使政府加大對朝鮮教徒的鎮壓力度,於是他決定在漢陽投案自首,期望以此終止對教徒的鎮壓。最終他被處以絞刑。
【註3】四次天主教與西學迫害,均以年號作稱,分別是1801年的辛酉迫害、1839年年的己亥迫害、1846年的丙午迫害,以及1866年的丙寅迫害(又稱丙寅教難)。四次迫害中,以丙寅迫害最規模最大,共12萬人被捕,其中包括九名法國傳教士在內8000多人被處死。
丙寅迫害(又稱丙寅邪獄)

既然遭到政府迫害,金大建如何能到澳門進修和培育呢?

法國的傳教士進入朝鮮後,很多都遭到政府迫害(第二次的己亥迫害),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在身高與外表上,都與朝鮮人截然不同,於是便開始揀選有意接受司鐸培育的青年,送往澳門學習,培育他們成為神父,他們首批便是金大建、崔良業和崔方濟三位青年。

為甚麼會在澳門,而非中國境內呢?在澳門哪個位置?

因為巴黎外方傳教會當時在澳門仍然有會院,所以便送他們到澳門培育。當時的會院,就是在現今白鴿巢公園旁邊,是一個住宅單位,亦即是以前嘉諾撒女修會孤兒院的舊址【註4】。

金大建一行三人從朝鮮步行過來,用了起碼半年的時間、在大約1837年6月才到達澳門。他們先留在澳門兩年,修讀哲學與神學,後來因為澳門發生動盪,便暫逃到菲律賓躲避長達近一年。

【註4】1878至1879年,嘉諾撒女修會在澳門賈梅士廣場附近白鴿巢慈善院創辦嘉諾撒仁愛會。(來源:澳門記憶)
聖金大建神父(左)與可敬者崔良業神父(右)

為何三人一同來到澳門,最終只有金大建晉鐸呢?

金大建在三個人中,算是較強壯、較健康的一位,但他因為長期逃避迫害,其實也不算是十分健康,但只是較其餘的崔良業與崔方濟好。1839年,崔方濟因病離世,他的遺體也在聖味基西洋墳場,但他與其他同期的亡者一同合葬,所以沒有特定的牌位匾,若我沒有記錯的話,應該於小堂旁、歷代消防人員附近的合葬位置。而崔良業神父身體不算太好,所以修道時間比金大建較長,二人都是在中國先後晉鐸【註5】,但我也不知為何他們不在澳門晉鐸,我猜測那段時期應該是澳門主教剛剛出缺。【註6】

【註5】1842年4月,法國與朝鮮簽署貿易聲明,金大建與崔良業企圖登上法國軍艦返回祖國進行傳教,但最後軍艦放棄進入朝鮮的計劃,只停留在南京。金大建1845年8月17日在上海浦东金家巷聖母無染原罪堂獲祝聖晉鐸。後來二人到達吉林,並由方若望(Bishop Emmanuel-Jean-François Verrolles)主教親自為崔良業繼續培育。方若望主教同樣是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是滿洲宗座代牧區首任主教。聞金大建殉道後,崔良業多次回國仍不成功,一度隨巴黎外方傳教修會到香港暫住,後來又到上海等候時機,並在1849年4月15日從趙方濟(Bishop Francesco Xavier Maresca)主教手中領受鐸職,晉鐸後才返回朝鮮。趙方濟主教為方濟會士,擔任天主教南京教區主教,駐紮上海董家渡。
【註6】查主教 D. Francisco de Nossa Senhora da Luz Chacim, O.F.M.(1804-1828)離世後,葡國本土醖釀仇教。1834年,政府下令驅逐所有會士離開澳門,沒收會產,主教職空缺13年之久。1841年,教廷委任遣使會會士栢主教(D. Nicolau Rodrigues Pereira de Borja, C.M.)接掌澳門教務。(來源:天主教澳門教區網頁)

為韓國教友而言,金大建對他們有甚麼深遠影響和意義呢?

「殉道者的血是教會的種子。」很多韓國天主教教友對韓國教會的歷史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都知道我們的祖先遭到迫害,而我們也就是殉道者的後代,就好像與我們息息相關、有這份情意結,我們自然地也有這份熱情,去保存祖先寧死不屈的信仰。

其實歷代朝鮮人是信奉那個宗教呢?是佛教嗎?

朝鮮人其實是信奉儒家,並不是宗教來的,而是孔子與孟子的儒家思想。但民間有許多迷信的宗教,這些迷信的宗教並不是國教來的。

可以說說你的修會嗎?聖金大建是韓國司鐸的主保,相信也是你們修會的主保……

其實教會上週一(9月20日)所慶祝的不只是聖金大建的瞻禮,也是聖丁聖夏及同伴殉道的紀念,即是說有許多殉道聖人都是我們修會的主保,因為沒有他們的殉道,就沒有韓國教會的誕生與發展。

我們修會的全名是韓國殉教福者聖職修道會,在1953年建立的,是相對年輕的修會。修會創辦人也是一名韓國本地的司鐸,我們是第一個韓國首個本土修會。按修會字面意思解讀,就是要以歷代韓國殉道者的精神,來履行我們的信仰生活,為基督作證。所以,我們修會的主保不只是聖金大建,而是所有韓國的殉道者。

那你們修會只收納韓國人嗎?若澳門這裡有青年考慮聖召,不能加入你們修會嗎?

一開始我們都是以韓國人為主。但自從我來澳門後,修會也開始接受外地人加入。所以,如果想加入我們修會,是可以的,但最重要是要有殉道的精神,因為不只是韓國的殉道者,所有殉道者都有同一個意向與目的,就是犧牲自己去為基督、為天主作證。

你們修會現時除了在澳門,還在哪些地方有會院呢?

修會當時得到黎鴻昇主教的邀請,並派我們來這裡服務,主要協助澳門的牧民工作,所以我們主要在堂區工作,這也是我們在澳門服務的唯一目的。現時澳門只有我和柳在炯神父,朴晚變神父仍因疫情未能抵澳。此外,我們修會也在澳門、香港、越南、日本、菲律賓,還有東蒂汶等地服務。

你覺得聖金大建神父、崔良業神父和崔方濟神父對澳門有甚麼意義?

其實嚴格來說,聖金大建神父與崔良業神父並不屬於朝鮮(韓國)教區的神父,因為他們一直都接受巴黎外方傳教會的培育,他們其實是巴黎外方傳教會會士,所以他們也是一名傳教士,他們的名字都在修會的登記冊內,只是獲派遣回到祖國——朝鮮——傳教。

雖然他們所屬的修會是巴黎外方傳教會,所屬的國家是朝鮮,但他們接近六年的修道生活、最有深度的靈修時間,全都在澳門這裡,所以為一同身處在澳門的我們,是別具意義的。我深信他們三人都認為澳門是他們第二個家。

很多人以為聖金大建在聖若瑟修院接受司鐸培育,其實是不正確的,他們在澳門的日子,都是在白鴿巢修會會院內生活和學習,只是閒時到澳門大街小巷朝聖和行走生活。我們每逢到大三巴,或在附近的街道上行走時,也可以記起聖人也曾在這裡踏足過。

可惜的是,澳門許多人對聖金大建並不認識,也沒有很多敬友敬禮聖金大建。在澳門這裡,有各式各樣的聖人敬禮,但很多教友卻忽略了與我們最息息相關、最緊密的聖金大建;為我而言,這是一個極大的可惜。

但白鴿巢公園內有一尊聖金大建的銅像,人們——即使非教友——經過時也能認識他,這不是也能作福傳嗎?

說到這尊銅像,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但每當我到那裡時,人們都不加以理會,甚至寵物也會在聖像旁便溺,加上每每看到銅像已經損毀嚴重,我都十分痛心,所以我希望向有關政府部門申請將銅像搬回聖安多尼堂前地,至少讓我們能親自打理。李斌生主教知悉我這個意願也表示同意,希望政府當局能接納我們的申請。

此外,今年是聖金大建誕辰二百週年,韓國教會有何慶祝呢?澳門又有沒有慶祝呢?

教廷其實已頒布,韓國教會今年為禧年,而韓國也有一連串的慶祝活動,但很多活動都因疫情而只能改為線上舉行。其實韓國教友視澳門為「聖地」,很多韓國教友都渴望來澳門朝聖,但同樣因疫情而未能來到這裡。

在澳門這裡,我們原本上週一的大禮彌撒打算提早一天、在主日舉行,並邀請李斌生主教主禮,但可惜我們堂區正在維修,所以也要待明年才能舉行。

聖金大建有影響你的聖召嗎?

其實我私下答應聖大金建,我不會輕易放棄我的羊群,只要我仍在澳門,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隨便離開我這裡的羊群。

本報在與李神父進行訪談後,將搜集所得之資料與訪問內容一併整合成文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