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obaird O’Cearhaill
翻譯及整合:姚子汶
歐洲北部受到熱浪侵襲,早前更受洪水影響。在得到官方發放洪災預警的情況下,為何在德國某些地區,死亡人數多達200人、1300人失蹤?究竟發生甚麼事?
萊因蘭普法爾茨州(Bad Neuenahr-Ahrweiler)的梅勒神父(Fr Joerg Meyrer)連日來協助災民清理災區,向《美聯社》透露是次天災所造成的破壞:「它像海嘯一樣襲擊我們。河水水位急升,洪水湧入地庫,許多人走避不及。橋樑、房屋、大廈、水管——在這小城的一切一切,這小鎮賴以生存的一切,自那天晚上開始便消失了。」
此外,梅勒神父又說:「長者在床上死去,因為他們無法起床,又或者他們察覺不到;年輕人在幫助其他人數分鐘後,也離世了;又有些人在車裡死去,因為他們打算駕車離開,但洪水實在意想不到的大。」
《美聯社》報道指,阿爾韋勒縣(Ahrweiler)曾被告知萊因河(Rhine)支流阿爾河(Ahr river)將達到七米(近23尺),但按梅勒神父所指,實際上並不多人理解這背後的意思。波恩(Bonn)以南地區最後一次嚴重洪水,已是一個世紀之前的事了。」正如梅勒神父所言,為何民眾不理解河水暴漲的危險性?為何他們不覺得「意外」?
考慮到許多專家警告,全球暖化會帶來極端的天氣,因為在一個富裕、管理良好的國家——德國,也會發生如此的災難?這似乎是一個被低估的問題,也可能會在許多國家——不論是富裕、中產發展或貧窮的國家——重現這災禍的一幕一幕。
雷丁大學的水文學教授漢娜.克洛克(Hannah Cloke)在個人網站上發文,也提出這些問題:「歐洲是次災難性的洪災已作預報,究竟哪裡出錯?」
這位見多識廣的學者——克洛克教授——曾幫助歐盟各國建立歐洲洪水預警系統。她說,預報是準確的,而洪水發生前已作出「大暴雨」的警告,無疑地,一場大洪水亦會來到。然而,「預報系統就是要確保人們在洪水來到前採取相應行動,但可悲的是,並沒有如此實行。在某些地區,當局沒有即時疏散人民、採取臨時防洪設施,亦沒有將車輛移師至高地……天氣預報就發出過警告,然後這些警告卻沒有被足夠重視,防範措施也不足。因為洪水而造成的死亡和破壞,是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
阿爾韋勒縣的災民向媒體表示,並不知道洪水即將來臨,或者是最後一刻才得知。按梅勒神父所說,災民曾對他說並不知道克洛克教授參與研究洪水影響的調查。
克洛克教授總結道:「有效的洪水預警,要求人們看到未來——洪水來到的一刻,並想像他們的家被浸毀,並自行評估災情的可能性,從而找出確保自身安全的出路。」
在德國以外,鄰國荷蘭災情不算嚴重。有傳媒報道,荷蘭屬低窪地區,部分土地在海平面以下,但在治水方面,荷蘭可能領先其他國家。在1990年代,荷蘭發生兩次嚴重水災,及後國會通過《防洪法案》,重新規劃全國防洪設施,並設立完善的洪水監測系統,同時推行大型水利工程,加深河床、加固堤壩、移走河面障礙物,來提升水流速度等。此外,荷蘭政府為免國家受河水氾濫成災,更特別設立專責部門,管理相關治水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