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祖賢神父
譯:吳志濠
彌撒是基督奉獻自己的行動:祂既是司祭,也是祭品;祂是奉獻者和被奉獻者。
教會(基督奧妙的身體)和所有祂的成員透過奉獻自己來參與這祭獻。和很多人的想法相反,參與彌撒不是一定要和歌詠團一同詠唱,或讀經,或輔彌撒。如果是這樣,很多信眾便不能「參與」彌撒了。
整個教會——在世上(「在戰爭的中的教會」),在煉獄(「受苦中的教會」)和在天堂的教會(「凱旋的教會」)——都參與每一台彌撒。《天主教教理簡編》第281點說:「在感恩祭中,基督的祭獻也成為祂肢體的祭獻。信友的生活,他們的讚美、痛苦、祈禱、工作,都與基督的讚美、痛苦、祈禱及工作結合。感恩祭,由於是祭獻,也為在世和已亡的信友奉獻,以賠補眾人的罪過,並為獲得天主賞賜的屬靈或屬世的恩惠。天上的教會也與基督的祭獻結合」。
「但是」,我們會問,「基督的祭獻已經是無限的,我的奉獻,相比祂的,顯然很微不足道,沒有任何貢獻!」
讓我們回想起五餅二魚的故事。門徒告訴耶穌說:「為這麼多的人這算得甚麼?」(若6:9)我們的主知道它們如何微不足道,但祂依然命令他們說:「你們給我拿到這裡來」(瑪14:18)。
這就是我們在奉獻禮中所作的。我們奉獻給祂我們的五餅二魚,並且知道一旦耶穌把它們拿在祂的手中,聖神便會祝福和聖化它們,聖父也會接納它們,使它們價值倍增。人的工作(opus hominis)因此轉化為天主的工作(opus Dei)。「大地和人類勞苦的產物」轉化為「生命之糧」。「葡萄樹和人類勞苦的果實」轉化為「精神飲品」。無限的恩寵源於我們微不足道的奉獻。
因此,在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的文件,《教會》憲章第34點說:「因為他們的一切工作、祈禱、傳教活動、夫婦及家庭生活、每天的辛勞、身心的消遣等等,如果是因聖神而作的,甚至忍受生活的艱苦,都會變成精神的祭品,經耶穌基督而為天父所悅納(參閱伯前:2,5),在舉行彌撒時,與主的聖體,虔誠地奉獻給天父。這樣以敬天主的資格,處處表現聖德,教友們便為天主聖化世界」。
因為這個原因,彌撒是基督徒最重要的活動。教會生活圍繞着彌撒而建立。《天主教教理》第1407點教導說:「感恩祭是教會生命的中心和高峰,因為在感恩祭中,基督把祂的教會及所有的肢體聯合於祂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遠地、呈獻給天父的讚頌和感恩之祭;基督藉此祭獻,把救恩傾注給祂的身體——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