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家庭聖人」若瑟(1)

文:甘天霖神父(聖母聖心愛子會)
譯:陳靜怡修女(聖吳甦樂會)

《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守護家庭價值

許多人熟知方濟各教宗特別敬禮聖若瑟。教宗曾提及自己40幾年來誦唸一篇在一本法文祈禱書中,來自十九世紀的聖若瑟禱文。將「嚴重而令人不安的情況」交託給聖若瑟是教宗的習慣,且他會在結束祈禱時對聖人說:「請不要讓別人說我呼喚你是徒勞的。」從這則軼事可看出聖父對若瑟的偏愛。聖父還曾在馬尼拉時提及會把自己關懷和憂心的事情寫下,放在聖瑪爾大會院書房那座「沉睡若瑟」的雕像下,祈求指引及守護。

我們所處的現代社會,大眾對「性別認同」、「性認同」和其他一些認同問題如此關注,為其備感困惑和煩擾,以至有時,家庭傳統價值觀,例如「同在」、「相互犧牲」或「相互照顧」等,看似跟不上時代的新倫理。我們並未說關懷「身份認同」的議題不好,而是看到長期對這些議題過度關注,已經推移家庭的價值退至人類集體良知當背景,至少在世界一些重要的地區是如此。當家庭價值觀在當代面臨衝擊和挑戰時,教宗方濟各在《以父親的心》宗座牧函中強調了聖若瑟的當代意義,藉以再度提出守護家庭價值的牧靈建議。

今日複雜的家庭問題:走「恩寵之道」

今天,「離婚率不斷增長」是教會和整個人類社會嚴重關切的問題之一。這並不意味着,男人、女人或兒童應被迫生活在受虐和危險的家庭情境中。我指的是,今天這個時代,懷疑和瑣碎事務成為導致離婚的原因。毋庸置疑,離婚最大的受害者是孩童——他們有時甚至遭受虐待,因而產生畸形扭曲的家庭觀,成年後進入婚姻,重覆離婚和虐待的循環。

在這脈絡下,作聖若瑟的學徒,帶給我們「萬福」的靈性體驗。意思是,面對我們家庭中那些高度緊張、萬分復雜的難題,我們可以學走「恩寵之道」。和瑪利亞一起討論和解決問題時,若瑟所展現的誠意「令人羨慕」。這對夫婦面臨的問題,可能不是我們家中常見的「不同意見」或「意見分歧」,但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值得我們仿效。去細品他們共同分辨的過程使我們一窺「聖家」的特質。現在,讓我們重構瑪利亞有孕後和若瑟「對話」的場景。

瑪利亞:若瑟,我有話想對你說。

若瑟:親愛的,我正聽着。怎麼了?

瑪利亞:這可能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我的意思是,我要提十分嚴肅的事。

若瑟:這麼戲劇性?妳對我所說的,樣樣都重要。我都很認真看待,珍藏於心。為甚麼這一次妳如此猶豫?

瑪利亞:我猶豫……因為我怕這事會讓你不高興……

若瑟:我們之間還需客套嗎?瑪利亞,趕快告訴我吧!

瑪利亞:……若瑟,我懷孕了。

若瑟:妳……甚麼?

瑪利亞:就是這件事……若瑟,我有懷孕了。

若瑟:怎麼會?……是誰?第三者是誰?妳從未對我提過!

瑪利亞:這事十分突然……就是那麼回事,是聖神讓我有孕……

若瑟:聖神?妳指的是「空氣」?

這場對話可能到此結束。婚姻尚開始之前,兩人就徘徊於離婚邊緣。瑪利亞有變成「未婚單親媽媽」的危險,耶穌可能成為「私生子!」若瑟和瑪利亞之間的問題嚴重,有待解決。但他們令人讚賞的是面對困難和巨大壓力下的表現。

待續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