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展熙
乙年復活主日
今天是復活主日。可以說,是整個禮儀年的基礎:「藉着一個從宗徒傳下來的,在基督復活的那一天就開始的傳統,教會每逢第八天都會慶祝逾越奧蹟。……在這一天,基督信徒必須聚集在一起,藉着聆聽天主的聖言和參與感恩禮,使他們記起主耶穌的受難、復活與光榮,並感謝天主,因為祂曾『藉耶穌基督從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他們〕』(伯前1:3)」(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禮儀憲章》,第106號)。
從禮儀選讀的角度來說,復活期可算是所謂釋奧教理講授的時期。簡單來說,就是把隱藏於我們在復活節所領受的或所更新的入門聖事經驗的奧秘加以解釋和說明的時期。復活期內每個主日的讀經,都蘊含着這奧秘的不同向度。這主日的主題,是在基督內的新生(新的生命/新的人生)。這份「新」當然也有其歷史背景:它首先從基督的復活中放射出來,並透過初期基督徒的宣講得以代代流傳。然而,這份「新」卻以人們不可想像各種方式打破固有歷史。
雖然在澳門,大自然的四季變化並不明顯;但在北半球緯度更高的地區——譬如小弟求學時旅居的比利時——世界在這段時間彷彿重獲新生。我們會看見樹木重新長出葉子,空氣中也有陣陣花香。我們可以在空氣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處處湧現。被寒冬的黑暗所隱藏的生命力已經按捺不住,急不及待要綻放生氣的光芒。大自然看起來好像也在上演死亡與復活的戲碼。
於此復活慶節,在大自然中的這一切變化都指向世上最偉大的一項革新:基督的死亡與復活,以及我們因分享已復活起來的基督的臨在而獲得的這變化。今天的所有讀經都為此作證:只要我們與基督同死,我們將與祂同在光榮之中;只要我們棄掉我們內的舊酵母,我們都可成為新的麵糰。而每當這轉化發生的時候,萬物都煥然一新。
我們被召叫去達致的「新」是甚麼?我們內要死去甚麼方能以重新的生命再次起來?我們要棄掉甚麼舊酵母才能成為新的麵糰?在復活慶節中,我們更新(重宣)聖洗宣願。我們真正要棄絕的究竟是甚麼?我們的世界充滿暴力,充滿偏見,充滿冷漠。我們總是經常讓憤怒和怨懟,自私和輕蔑在心內滋長,落地生根。復活慶節所宣告的,是基督已經死而復活了。我們內的惡念也與祂一同死了,然後,我們把心思放在更有生命價值的思念上,就是赤誠和真切。
儘管我們對耶穌復活的事件已經耳熟能詳,但我們永遠都無法完全明白箇中意義。大石已被滾開,墳墓已空;已復活的生命是無法被限制的。不過,就像這幾個最初的基督徒一樣,我們總是繼續以對天主力量的失望和誤解來度我們的生活。就像這幾個最初的基督徒一樣,我們來到耶穌墓前,只是想來尋找死亡,卻沒想到我們會找到新生的痕跡。這是他們——及我們——所始料不及的。就像這幾個最初的基督徒一樣,我們都沒有意識到,人類歷史已被天主所打破,現在已被復活基督的臨在所充滿。
從這一刻開始,人類歷史已經超越人類的理解。被惡意地誣陷並羞恥地懸在樹木之上的那位,竟然就是天主選立來審判生者死者的那位。誰又能夠參透?但話說回來,誰又會想到可以在墳墓裏找到新生?所以,我們可以說,人類(自我)封閉的歷史已被天主所打破,現在,世界已煥然一新,已經不再是我們人類所能夠完全理解!
相同的復活大能,也在我們的生命中運行。禮儀藉今天的答唱詠讓我們一同宣認:「這是上主所訂的一天,我們要歡欣鼓舞!……工匠棄而不同的廢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這是上主的作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聽到復活喜訊的,並不只是記載在福音中的人物,也包括你和我。因此,我們也已被這復活的大能所充滿。
謹祝復活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