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聖詠集》到答唱詠】(12)上主的話內的對話

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聖詠世界的旅程之所以如此豐富,是因為它有多個層面。我認為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層面是需要謹記的:聖詠是天主的話語,亦是對天主說的話語。天主以聖詠向我們說話,也讓我們向衪說話。因此,上主的話在這個層面上有一種對話,不像人類般的對話,而是在天堂進行的對話。這就是為甚麼禮儀不是人造的,它不是我們創造的,而是我們接收到的東西,並且由於其神聖的特質使我們謹慎對待。這也是為甚麼在禮儀中詠唱和正確地詠唱是如此重要,因為不是一切都合適。我們之前提及過聖亞大納修(Saint Athanasius)在《致馬爾切利努斯的信》(Letter to Marcellinus)中說:「〈聖詠集〉的性質就是這樣,它可能會被這樣使用,其中一些作為個別靈魂的改過,而正如我剛才所說,它們許多是預告我們的救世主耶穌基督將以肉軀出現。但我們不能不解釋為何這種話語不應該僅僅是說出來,而是要用旋律和歌曲宣告;因為我們中間確實有些簡單的人,儘管他們相信這些話語能啟發人心,但認為唱歌的原因僅僅是為了更悅耳!絕不是這樣的;《聖經》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美感,而唱聖詠是為了靈魂的自身利益。」確實,我們歌唱聖詠不是出於追求美感(如果指向更偉大的事物,當然也不會排除),而是為了自己的靈魂。不好的禮儀音樂也會影響對靈魂的益處,這應該永遠記住,但如今已很少人談論。

教義憲章《天主的啓示》(Dei Verbum)指出:「既然天主在《聖經》裡是藉人,並用人的方式說了話,講解《聖經》的人為明瞭天主願意同我們交談甚麼,就當注意尋找《聖經》寫作人真正願意表達的是甚麼,以及天主願意用他們的話,顯示的是甚麼。」我們不要忘記,這主動的講解過程一直按照教會的教導和她的神聖傳統進行,同樣也適用於音樂。我們並不是為了新穎而嘗試尋找「新事物」,我們是在尋找唯一的真理,亦即基督,不是回到過去,而是更深入的尋找。同樣來自《天主的啓示》:「為探討《聖經》作者的本意,在各種方法中,也當注意到『文學類型』(Genera litteraria),因為藉各式各樣的歷史、預言、詩歌,或其他類型,陳述的及表達的真理彼此各有不同。故此,釋經者必需尋找《聖經》作者在固定的環境中,按他們的時代與他們的文化背景,用當時通用的文學類型,企圖表白及表白出來的意思。於是,為正確地了解《聖經》寫作者所欲陳述的,應當注意到《聖經》寫作者的時代所流行的,以及當代習用的感受說話和敘述的方式,也當注意到同時代的人們,彼此往來慣用的那些方式。《聖經》既由聖神寫成,就該遵照同一的聖神去閱讀去領悟。為正確地去探討《聖經》原文的意義,尚須勤加注意全部《聖經》的內容及統一性,顧及整個教會活的傳授,並與信德相比照(analogia fidei)。釋經者的職務是遵守這些規則,努力更徹底地去瞭解《聖經》的意義;幾乎經過這樣的研究,教會的審斷才臻於成熟。因此這一切關於解釋《聖經》的原則,最後當置於教會的定斷之下,因為教會擔任保管及解釋天主言語的使命與天職。 」因此,當談到答唱詠及其意義時,我們需要關注個別聖詠、那些詩節,以及給予(由教會傳統確定的)整體意義的總體框架。

我們講過,答唱詠是對讀經一的回答。因此,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在上主的話裡面的對話。天主也教導我們如何禱告,正如我們從〈路加福音〉第11章所學到:「有一次,耶穌在一個地方祈禱,停止以後,衪的一個門徒對衪說:『主,請教給我們祈禱,如同若翰教給了他的門徒一樣。』」 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便賜給他們(和我們)《天主經》。

因此,我們需要考慮上主的話裡面的對話。回想迪沃.巴爾索蒂(Divo Barsotti)曾說過:「如果說〈聖詠集〉是人的話語,那麼,確實沒有哪本書能更好地描述苦難,還有人生的戲劇,人類悲劇。」因為這是聖詠的奧秘,天主允許人類從聖詠中認識自己,且是加深認識,因為衪是他們生命的真正中心。不要忘記聖奧斯定(Saint Augustine):「究竟我在哪裡找到了祢,認識了祢?在我認識祢前,我的記憶裡,還沒有祢。究竟我在哪裡找到了祢,認識了祢,當祢在那邊,在我以外。祢我之中,雖沒有空間;我們仍得說:我們親近祢,我們離開祢。祢是真理,祢到處答覆諮詢祢的人們;而且祢在同一的時候,答覆他們。祢的答案是清晰的,可是聽的人,聽來並不一樣清晰。他們可以隨便發問,但是祢的答案不是他們常常願意聽的。祢最忠實的僕人,不問聽到的中意不中意,只想奉行聽到的命令。主,祢是無舊無新的美,我愛祢太晚了,太晚了。祢怎會在我身內而我在外?我在外邊找祢,我追求妖豔的受造之物,破壞了我自身。祢在我身邊,我卻醉心於物,遠離了祢。當知脫離了祢的一切,都不算甚麼?祢叫過我,祢的呼聲震動了我的耳鼓;祢發過光,祢的光明驅逐了我的黑暗;祢散發過祢的馨香,我聞了又景仰祢;我嘗過祢的美味,我仍飢渴着;祢感動過我,我對於祢的和平,覺得神火滿腔。」【註】天主在祂的話語裡面,並通過它與我們說話。因此,當聖詠員(希望是這樣)唱聖詠時,他是這神聖對話的實質聲音。這不是一首歌、一個表演、一種娛樂會眾的方式。他們以聲音使上主的話成形,本着聖女大德蘭(Saint Theresa of Avila)在一首美麗的禱告中告訴我們的精神:「基督現已沒有肉身,只有你的;沒有頭,只有你的;沒有腳,只有你的。你是基督通往世界的憐憫窗口;你是基督賴以走動行善的雙腳;你是他得以祝福我們的雙手。」多大責任啊!但人們意識到這項任務的重要性嗎?沒有,從神職人員開始,經常認為禮儀是盡快完成或填滿(非常人性化的)講話的負擔。我們應該回到禮儀的真正意義,令我們亦了解聖詠在禮儀中的作用。

【註】本段採用吳應楓譯本:聖奧斯定著,吳應楓譯:《懺悔錄》,(台北:光啟文化,1963年初版,2017年十一版),頁239-24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