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印度「種姓之外」的「賤民」在國内最受歧視,他們是印度教傳統觀念中最低的社會階層。不屬於印度教傳統觀念的基督徒、佛教徒、穆斯林和錫克教徒也被列入這個階層。因此從1950年起,在包括天主教會在内的一些組織的推動下,印度每年8月10日舉行「黑色日」,紀念通過了有關「預定種姓」政策的憲法第3條,這項政策保障印度教賤民的權利。
隨後,錫克教徒和佛教徒的權利也得到承認,唯有基督徒和穆斯林被排除在外,他們受到歧視,有時也是暴力的受害者。印度瓦薩伊(Vasai)教區瑪查多(Felix Machado)總主教向《梵蒂岡新聞網》解釋:「這些暴力不是直接的,卻很細微、很隱晦。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知道一個人是賤民,例如兒童的情況,他們就無法去學校。一個人在印度無法躲藏起來,因為他所屬的種姓就像陽光那樣清晰。教會盡很大的努力,卻有限度。我的教區就位於有賤民的地區,我們辦學校,竭盡全力收所有的孩子,但我們絲毫得不到政府的幫助。」
今天,印度是受新冠病毒感染人數衆多的世界第三大國,確診人數超過兩百萬,其中大部分病患正是賤民。瑪查多總主教繼續表示,「他們是外出的勞工,根據工作地點從國家的一個地區前往另一個地區。他們受到剝削,由於國家為預防傳染而採取限制流動措施,這些人在設法返鄉的路上受了很大痛苦。他們確實經歷了十字苦路。」
賤民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很難預防疫情傳染,瑪查多總主教說:「他們經歷着巨大痛苦,因為他們生活在最貧窮、人口十分密集的地區。那裡沒有水,沒有衛生設施,賤民就這樣成了最容易受病毒感染的人。如果沒有水,他們怎能洗手呢?如何找到肥皂?再説,賤民所做的工作常使他們與富人接觸,現在沒有人再願意僱用他們。如果被衆人視為一個病毒攜帶者的窮人,又怎能進入別人的家能呢?」
瑪查多總主教最後表示:「有許多促進人權的組織提供幫助並做些事,其中包括各宗教的信徒。我們進行的跨宗教對話也很重視這個問題。有許多人前來相助,但社會尚未去除這道障礙,在社會報告中將所有的罪過都推到賤民身上。這種痛苦難以忍受,教會盡很大的努力來消除這種歧視。我們希望在印度舉行的‘黑色日’能喚醒衆人的良知。」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