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從《聖詠集》到答唱詠】(3) 聖亞大納修致瑪爾切利努斯的信

文:龐保頤(Aurelio Porfiri)

在上一篇裡,我們提到到耶穌和首批門徒的生活是如何被聖詠的吟誦所填滿;實際上,聖詠已成為他們在耶路撒冷聖殿(於公元70年被毀)和猶太人使用的許多猶太會堂裡,向上主朝拜的重要部分。

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我們也知道聖詠始終是基督徒敬禮的重心。詹姆斯.麥金農(James McKinnon)有一本不錯的書——《早期基督徒文學中的音樂》(Music in Early Christian Literature)——這選集為我們提供了有關早期教會音樂實踐的文本,其中很多與聖詠有關。我們想到亞歷山大的克雷孟(Clement of Alexandria)在其《導師》(Paedagogus)中引用了《聖詠集》第150篇:「聖神從這種狂歡中區分出神聖的禮儀,唱着:『請眾吹起號角讚美他』。的確,他會用小號的聲音復活死者。『請眾彈琴奏瑟讚美他』,因為舌頭是主的瑟。」

在第三世紀的《宗徒訓誨錄》(Didascalia Apostolorum)中,有一道教會服務的命令與《十二宗徒訓誨錄》(Didache)或《宗徒憲章》(Apostolic Constitutions)相同,我們可以找到這段話:「天主的法律有何缺陷,使你要追求這些外邦人的神話?若你欲閱讀歷史,有《列王紀》;若是要智慧與詩歌,有眾多先知書,從中你能發掘超越所有智者或詩人的睿智,因他們乃惟一智者天主的喉舌。若你渴望歌唱,有《聖詠集》。」戴都良(Tertullian,公元170-225年)在他的一些著作中也參考到《聖詠集》,也可能提及答唱詠的吟誦:「將通常在結尾或回應時用的「亞肋路亞」等吟誦,加到他們的祈禱中,這些禱告會更為細緻。」《論祈禱》(De Oratione)。在談到一個有神視恩寵的人時,他說:「她神視均來自閱讀經文、唱聖詠、傳授給她的道理和其獻上的祈禱。」《論靈魂》(De Anima)。

但是關於《聖詠集》的最重要文獻之一,就是聖亞大納修(Saint Athanasius,公元 296-373年)於四世紀的《致馬爾切利努斯的信論聖詠的詮釋》(Epistula ad Marcellinum de intepretatione psalmorum)。瑪爾切利努斯(Marcellinus)是亞大納修的朋友,他在人生的艱難時期從《聖詠集》中找到慰藉:「親愛的瑪爾切利努斯,你對基督的堅定信仰使我感到欽佩。你不僅經受了當前的考驗,還伴隨着痛苦;你甚至生活在極權之下,而因此你的送信人告訴我,你利用最近患病所需的休息時間來研究整本《聖經》,尤其是《聖詠集》。他說,你從每首聖詠中致力抓緊當中的力量和感覺。真美妙!我曾經很投入《聖詠集》,甚至整本《聖經》。我曾與一位勤奮好學的老人交談,他為《聖詠集》付出了很多心血,並以極大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向我提到關於它的內容,也很清楚地表達了他自己,並且在講話時手裡拿著一本《聖詠集》。所以我要為你寫下他說的話。」

聖亞大納修之所以讚許瑪爾切利努斯,是因為他在人生的艱難時期,試圖學習和實踐《聖詠集》的內容,以尋求安慰。然後聖亞大納修續說:「我兒,所有《聖經》的書卷,包括《舊約》和《新約》,都是受上主默感的,且為教導人都是有益的(參閱弟後3:16);但對於真正學習《聖詠集》的人,可獲得特殊的寶藏。當然,《聖經》的每一卷都有其獨特的訊息,例如《梅瑟五書》講述了世界的開始、先祖的行實、以色列子民逃離埃及、法律的授予、約櫃和司祭的訓令;三卷(Triteuch,即《若蘇厄書》、《民長紀》和《盧德傳》)描述了支派的劃分,民長的行實和達味的祖先;《列王紀》和《編年紀》記載了國王的行實,厄斯德拉(Esdras[Ezra])從放逐中被拯救,人民的回歸,聖殿和城市的建造;「先知書」預言救主的到來,使我們牢記誡命,譴責犯罪者,而它對外邦人也有特別的話語。你看,這每一卷就像一個花園種植了一種特殊的水果。相比之下,《聖詠集》也是一個花園,但除了其特殊的果實,還種植了所有其他的果實。」這個概念非常重要,因為在其他作家的著作中也可以找到:《聖詠集》是了解救恩史所需要一切的某種「大全」(summa)。

聖亞大納修在一段重要的文字裡(至少是針對我們的話題來說)解釋了為何要唱聖詠:「《聖詠集》的性質就是這樣,它可能會被這樣使用,其中一些作為個別靈魂的悔改,而正如我剛才所說,它們許多是預言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將以肉軀出現。但我們不應忽略解釋為何不能只說這些話,而是要用旋律和歌曲宣告,因為我們當中確實有些[頭腦]簡單的人,儘管他們相信受啟示的言語,然而他們仍認為唱歌更為悅耳!絕不是這樣的;《聖經》不是為了美感而撰寫,而誦唱聖詠是為了靈魂的益處。」」

我們在亞大納修的文字中,發現了音樂的危險這個重要主題,也就是為了自己的審美樂趣來使用音樂的一種誘惑,而非以音樂來光榮上主。這是多位教父著作中的一個非常重要主題,我們可在聖奥斯定(Saint Augustine)的文字裡找到,稍後再作討論。

那麼,為何唱聖詠很重要呢?「主要出於兩個原因。首先,神聖的作品應該以詩歌和散文來讚美上主,這是適當的,因為詩歌的形式較為自由,限制較少,聖詠與讚美歌(canticles)和頌詞(odes)一起描述,確保人們用盡全力向上主表達對祂的愛。

其次,原因在於詠唱聖詠對歌手產生一致性的效果。因為它要求每個人的整體注意力集中在詠唱聖詠上,從而解決了思想與肢體不協調的問題,猶如幾支長笛的音符構成和弦的效果一樣。

因此,他不再是心中想善,卻手中作惡,就像比拉多所做的,雖然他說「我在這人身上查不出甚麼罪狀來」(若18:38),他卻任由猶太人處置耶穌;又或想作惡只是無法實現,就像長老們對蘇撒納(Susanna)犯下的罪一樣,就像有人想逃避一種罪惡卻又渴望另一種罪惡。為了使旋律能夠表達出我們內在的和諧,猶如說話表達我們的思想一樣,是主耶穌親自規定要唱聖詠和吟詠聖歌。」

所以聖亞大納修告訴我們,詠唱聖詠幫助我們找到內在的和諧,這種詠唱為我們的身體和靈魂帶來了一致的元素,這當然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並確實會在基督宗教領域之外得到發展。我們可以想像《聖詠集》的使用也作為「新世紀」的一種做法或作為放鬆之用。從基督徒的角度來看,此等做法當然不應鼓勵,但我們也看到教父們都認為,詠唱聖詠確實會對我們的身心產生一種效果,這是一種超越猶太人或基督徒的做法。

《致瑪爾切利努斯的信》是一份重要的文件,應仔細閱讀以了解教父們為何認為《聖詠集》那麼重要,正如我們稍後會在聖奥斯定的文章中裡看到。聖奧斯定是基督宗教歷史上其中一位最偉大的思想家,他評論過《聖詠集》,而我們將會在下一章中看到,包括他提及聖亞大納修詠唱聖詠,直接見證了我們古代基督徒的做法。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