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容偉源 當一個人成長到了青少年階段,會開始對異性發生興趣。談戀愛、建立親密關係是隨後可能發生之事。而多數人最終選擇婚姻生活。由談戀愛到建立家庭的歷程,大概會被社會大眾視之為可順其自然、從錯中學習的人生必然階段。儘管過程中有著多少斷腸、心碎,更甚者婚姻出現破裂,殃及下一代,人們又容易以一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來置身事外。這就難以有足夠的聲音在社會上形成一個需要學會「如何去愛」的氛圍。而因一般愛情瓜葛而產生痛苦的事,自然而言更不受社會重視。相反,無論電影、歌曲或小說都在歌頌轟轟烈烈且傷痕累累的愛情。你願意相信愛情就是這麼一回莫名其妙之事嗎?
文:Marco Carvalho 50年前,在人類成功登月創舉的同時,年輕的呂碩基神父決定開展漫長的艱辛之路:在不肯定自己信德時,便決定奉獻自己的生活。呂神父的「登月」軌道就是找尋和信德,而旅程也是一步步領他到澳門,而澳門就是讓他成長至一名真正司鐸的地方。上月中(7月19日),耶穌會總會長蘇薩神父(Fr Arturo Sosa)抵澳,與他和另外兩位神父——趙儀文神父(Fr Yves Camus)和郭春慶神父——慶祝入會金禧。呂神父形容,總會長的到訪猶如天主仁慈和偏愛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