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岡新聞網訊)在教宗方濟各的要求下,聖座聖經委員會發表了一份文件,從人類學的角度有系統地研究整部聖經。
整部聖經,從《創世紀》到《默示錄》都圍繞着一個問題,即:人究竟是誰?《聖詠》作者直接了當地對天主提問:「世人算甚麼,祢竟對他懷念不忘。」(8:5)聖座聖經委員會以此為主題,展開一項未曾嘗試過的研究,也就是:有系統地從人類學角度解讀聖經。研究成果由梵蒂岡書局出版社發行,內文超過330頁,分成四個章節。本書作者之一、耶穌會士博瓦蒂(Pietro Bovati)神父接受《梵蒂岡新聞網》訪問時表示,這項研究是在教宗親自要求下進行的。
本書序言寫道:「在千年歷史中,人類在科學知識方面取得進步,逐漸精進了有關『人類權利』的意識,愈加尊重少數群體、無自衛能力的人、貧苦者和受排斥的人。」然而,在當代環境的許多層面,人類生命不再被視為天主的禮物。聖保祿宗徒曾經把這問題歸咎於「不尊重天主」,那是一個社會「失去秩序,充斥着暴力、反抗和冷酷」的後果。
這份文件觀察到,「我們的世界出現痛苦又悲慘的現象:性別差異的人類學價值遭到質疑;夫妻關係變得脆弱不已;家庭暴力層出不窮。更有甚者,自私和霸權導致殘酷的戰爭,使得世界動盪不安,浮現多種悲慘的貧窮和隔離形式。
因此,這項研究的宗旨是為專家、要理教員等人提供一項權威性的工具,以促進「哲學和神學的學科發展」。這也是一份具有參考價值的文件,因為在進行社會及公民辨論時,能從中汲取省思原則。有些議題無法直接在聖經裡找到精確的答案,但是本文件的解讀沒有避而不談棘手的問題,反倒訴諸於聖經訓導的原則來探討。
簡而言之,本書的第一章闡明人類是天主的創造物,由灰土形成,因着天主的噓氣獲得生命。第二章描述了人在樂園裡的情況,探討的層面包括勞動,以及與其它生物的關係等等。本文件指出,「一系列的重要關係有助於闡述人類參與天主計劃的責任」。有鑒於此,第三章著重於在關係中生活的人類,討論人的各種關係,例如:夫妻、親子、手足和朋友關係。文件表示,「這些關係裡的若干問題是教會訓導關注的焦點,如同《愛的喜樂》宗座勸諭關切的那樣」。最後一章的主題是人類「違背天主命令、選擇死亡之路」的歷史;在天主的介入下,這段歷史也成了「救恩史的事件」。
聖座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樞機強調,這份文件旨在讓眾人理解天主關於人類的啟示雖然複雜、卻很美妙。這份美妙促使人讚嘆天主的化工,它的複雜性則邀請人謙卑而辛勤地進行研究、探討,並加以傳揚。
原文連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