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利瑪竇中學一向積極推動學生全人發展,且特別著重學生靈性方面的成長和需要。每年11月份為教會之「煉靈月」,藉以紀念已亡者及為煉獄中的靈魂祈禱。該校公教老師日前組織師生及信仰小組學生於2019年11月14日(星期四)中午,在張慧玲校長丶校牧陳俊偉神父、張潔玲顧問及公教老師帶領下,一行40餘人前往聖味基墳場為亡者獻上真摰的祈禱和鮮花。
Day: December 6, 2019
「冬至送暖行動」招募義工
(本報訊)「冬至送暖行動」是教區青年牧民中心一年一度的活動,承蒙各界人士的支持。今年,中心再次招募市民大眾,特別是年青人,加入送暖行動的行列,需要招募80位義工,預計探訪60戶有需要家庭和長者,預算經費為澳門幣肆萬元正,以準備節日的禮品。
【好書推介】 《划向深處:穿越信仰的低潮》
本書簡介 耶穌透過生活中的危機,邀請你我「划向深處」,穿越信仰的考驗,勇敢追尋靈性生命的成長,成為完美、成熟的基督徒。本書結合聖經默觀與靈修學,精采生動地詮釋福音故事,探究福音人物在信德與愛德上增長的榜樣,精闢分析靈性成長的歷程。巧妙運用發展心理學的觀點,並列舉生活實例,講解默觀祈禱帶來的豐富寶藏,逐步帶領讀者加深與耶穌的關係,為信仰注入勇氣與活力。 多默.基廷(Thomas Keating)◎著 上智文化事業 ◎譯 每本澳門幣95元 澳門聖保祿書局有售
《愛‧福傳》於羅馬贏得國際天主教電影節獎項
(本報訊)香港音樂劇電影《愛.福傳——香港第一位聖人聖福若瑟神父傳》上週四(28日)於意大利羅馬舉行的第十屆「Mirabile Dictu 國際天主教電影節」上榮獲福音電影獎,在這個被譽為「天主教奧斯卡」的競賽中,該獎項是頒發給在今年所有決賽電影中最重要的天主教主題,而去年得主為羅馬主場(Rome Reports)製作的《本篤十六世:信守真理》(Benedict XVI, in honor of the truth)。
教宗三鐘經:將臨期是從對弟兄姐妹的冷漠中甦醒的時刻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將臨期第一主日(1日)中午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反省了將臨期的意義,並籲請信友關注週遭受苦難人們的需要。念經前,他邀請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反省將臨期的意義,表示將臨期提醒我們耶穌不斷地來到我們的生活中。他說,耶穌在世界窮盡再次來臨的確定性促使我們懷著信心和希望展望未來。
教宗到訪格萊齊奧朝聖地 「與痛苦者分享喜樂,與絕望者分享希望」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上主日(1日)下午乘直升機前往格萊齊奧聖方濟各朝聖地,先在聖誕馬槽山洞内喬托畫派的溼壁畫前獨自一人靜默祈禱片刻,然後在祭台上簽署了宗座牧函《美妙的記號》(Admirabile signum)。該牧函是給所有天主子民的一份「禮物」,強調聖誕馬槽的意義和價值。
新聞簡訊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三(11月27日)在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前問候了出席尼扎米.甘加維國際基金會(Fondazione Nizami Ganjavi)會議的代表們。這個基金會於11月27日至29日在羅馬召開第19屆高層會議,主題為「脫離暴力:在2030年發展議程中促進和平、安全及預防衝突」。
教宗鼓勵青少年 從「我能」成為「在一起,我們能」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上週六(11月30日)中午接見3500位參加「全球兒童峰會」的青少年,以及陪伴他們的老師和父母,他們來自全球43個國家。
教宗接見波蘭「團結工會」 在天主的臨在中尋求真理和公益
(梵蒂岡新聞網訊)在波蘭團結工會(Solidarnosc)成立40週年之際,教宗於週三(4日)的公開接見活動前,接見了工會的領導團隊,提及該工會具有啟發性的角色,鼓勵他們為公益服務。該工會對上個世紀80年代末波蘭共產政權瓦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國際殘疾人日:教宗祈願世界更有人情味
(梵蒂岡新聞網訊)適逢聯合國訂定的國際殘疾人日,教宗方濟各發表訊息,鼓勵眾人改變思維,以免有人淪為次等公民。事實上,人人都能為公益貢獻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