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教區學校籌辦的四日三夜的「 放空.心靈.發現美」之旅

(本報訊)深化教師的信仰培育一直都是公教中心發展辦公室信仰培育組的重點,故在11月6日至9日,為教區學校的12位教師,假香港大嶼山聖母神樂院籌備四日三夜的「放空.心靈.發現美」之旅,邀請到方濟會士伍維烈修士及周煦卓小姐帶領。

在教宗方濟各撰寫的基督徒偕同受造界作的祈禱經文中,他說:「三位一體的天主,無限愛情的奇妙團體,求祢教導我們在宇宙的美善中默觀祢,因為萬有都彰顯着祢。求祢喚醒我們的讚美與感恩的心,因為祢創造萬物。」

教宗又在《願祢受讚頌》通諭提出一個問題:「靈修如何地推動着我們更加熱情地關注保護我們的世界?」然後,他續說:「若没有可啟發人心的靈修,沒有【內在的動力,能鼓勵、激發、滋養和給予個人和團體活動的意義】,僅注重教義,是無法堅守此崇高的承諾。」(通諭216)

兩位神師深明此理,便採用亞西西聖方濟的《造物讚》這優美的頌歌為藍本,以音樂、話劇、繪畫、舞蹈形式,配合大自然的素材,設計了一個集動感、情感、美學、祈禱於一身的生態藝術避靜。

當教師們默觀聖方濟注視太陽、月亮和最微小的動物時,會引吭歌詠,吸引萬物同聲詠讚時,他們的太陽兄和月亮妹妹的雙連畫也帶來新的動力。精彩之處不只是純繪畫,反之,創作時教師們需花時間默觀月亮,融入陽光,結合五官的感知再將感覺表達。為平日專注校務和效率的教師而言,能放下一切,把心扉敝開,接觸內心,每刻過程已是一種療癒。

這次避靜除講求個人創作外,團體的互動為教師也是一個莫大的支持。在迎接風兄弟的一環,各人揮動手中的絲帶,隨着清風的韻律,自由自在地舞出新的自己、新的天地。平日嚴謹的教師在一舞一動間化身成充滿童真的天主眼中的瞳人,箇中喜樂,難以言喻。

在早上、中午及傍晚,教師們也參與隱修士的時晨祈禱,目的正是「在使日夜的過程,藉着讚美天主而聖化」《天主教教理,1174》。用梵二大公會議的禮儀憲章上的話來說,按照教會規定的方式舉行的時辰禮儀,實在是「新娘對新郎傾訴的心聲」,也是「基督偕同自己的身體,對天父的禱告。

在避靜最後一天,神師選擇於聖母亭做創作總結。在團體的祈禱氛圍下,教師們把個人的藝術靈修創作品奉獻於聖母,相信瑪利亞是那位「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默12:1)的婦女,她蒙召升天,是受造界的母親和母后(通諭241)。

避靜的豐盛帶給12位教師們無窮的喜樂,正如一位教師總結時說:「除放空了心靈,更放開了腦袋,是一個好好享受,在大自然中天主教導我如何默觀祂。」

是的,三位一體的天主在這避靜中親臨於每一個人身上,喚醒我們的讚美與感恩的心。教師的身心靈得到癒合同時,他們接觸的學生及家長也同樣被祝福。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