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活出信仰 Faith and Life

【讓生命瀟灑地老化】(2) 設法好好地變老

文:Fausto Gomez OP
譯:何紹玲

看來,屬於老年及老齡這年齡組的成員們,對老化這問題還未做好準備。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們都希望成為良善和溫良的老人,瀟灑地變老。要做到這點,我們必須努力成為良好的青年男女、良好的青壯年、良好的長者。就正如一句西班牙名言:人會隨着他/她的生活方式而變老(Se envejece como se vive)。

積極地接受老化

在摩樂思(J. Maurus)那本別緻的小書《優雅地變老》(Grow Old Gracefully)中,他敘述了這故事:有人去拜訪一位古希臘哲學家,並問他說:「我留意到你已到老年,但仍快樂地享受人生,你怎麼辦得到?」這位老人回答他說:「你看到我前面擁有的松樹和果園,都是我年輕時種下的,那時,我已奠定基礎,沒等到老了才開始締造這一天。」聖保祿曾寫道:「人種什麼,就收什麼」(迦拉達書6:7-8)。

 

從基督信仰的觀點來看,衰老是一個不斷變化、更新……甚至歸化的活動過程。要寬恕、要懺悔、要播下愛的種子……永遠都不嫌晚。憐憫的天主總會向我們伸出援手。然而,機會一去不復返,明天已太遲……明天永遠不回來!有聖詠集詩人告訴我們:「你該聽從祂的聲音,不要再那樣心頑。」

 

您有多大年紀了?

這問題的答案不應只按照實足年齡去決定,而是憑他作為人和信徒的表現去決定。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曾說過:「消逝的歲月不會令人老,只有理想消逝才會令人老;歲月使皮膚起皺,放棄理想卻使靈魂起皺。」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Cicero)在他名著《論老年》(De senectute 中談垂老説:酒老味醇,跑酒味酸。快樂的必要條件是:接受你擁有的年齡!

 

好好地變老

很多人會實踐健康的生活習慣,常常懷着感恩的心,抱着愛心、希望、禱告:負責任地老化。

 

健康地變老。真正重要的不是為我們的生命增添歲月,而是為我們的歲月增添生命力。據說「科學不會延長生命,卻會延長衰老。」這個與烏托邦之超人主義的看法不同:在這地球上,不向信德祈求,什麼也不能永垂不朽;「信德是生命中最強大的力量,與進化論是不相容的。」生物學家胡安.卡洛斯.伊斯皮蘇亞(Juan Carlos Izpisua)說過:生物醫學和遺傳學可做到的是減少疾病的數量、使它們達至可以承受的程度及進一步改善健康。我們常常被建議在生活上,應保持和諧及節制的方式,並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人們都説:要吃得健康、多做適當的運動、繼續做思維練習去增長知識、記憶;與朋友、家人、孩子和鄰居等等保持社交活動。

 

瀟灑地變老。即是說:接受老化為生活的一部分:「下午和早晨同樣重要;只是規律卻不一樣」(A. Grun)。與過往的一樣,生命的最後階段融合了過去,現在和未來:它不會再重返從前或停留在昔日;當今便要充實自己,向着未來邁進。瀟灑地變老即視生命為禮物(Eccle 9:4),是值得欣賞的恩典,應共存、應分享。

 

懷着愛心變老。這裏帶出老年(或任何年齡)的核心價值就是愛,[愛沒有年齡,它每天都在誕生](帕斯卡Pascal)。意思是說:憑着充滿信德的愛去愛,加上希望的支援,標誌着感恩、祈禱和寬恕。 F. Benoit Lacroix說:「我常常告訴大家:要是我有一天停止去愛,我會立即開始變老。我總覺得愛能令你長壽。」真正快樂的奥秘就是愛,這是生命最佳的目的和選擇。真正的愛——天主的愛——見證了愛天主、愛自己、愛鄰人和宇宙的創造。那麼懷着愛心變老的意思,主要是寬恕人,不能寬恕人就好像在靈魂留着一個疼痛的傷口。我們若要快樂,更要寬恕自己……接受自己的過去,寬恕的愛能潔淨及令人忘記。當我們再想起不快的過去時,那傷口已癒合,再沒痛楚。

 

在禱告中變老。人,總會軟弱、總會受傷。可以做的便是向關心我們、衪的受造物、衪的孩子……那位「祂」祈禱。在禱告中變老意味着把生命交給天主、常常與衪同在、和衪及家中成員、信眾等等一起走,直到生命終結。也就是說,盡可能成為教會內,集信、望、愛於一身的活躍份子。我們若把感恩、祈禱、寬恕去愛等等德行,積極地付諸行動,將會把我們引到有需要的人:帶給他們慈悲,尤其貧窮的長者。

 

抱着希望變老。只要燃點着希望之火,便能開開心心地變老。雖然在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被認為最基本的德性是信德、至於愛德是最完美,而望德是朝聖之德,是人在世途上最必不可缺的德性。曾有人說過:「一息尚存,就有希望(Dum spiro, spero)」。畢竟,「很多人沒有信仰,一樣可以生存;沒有愛也能活;可是一旦失去希望……失去這能把我們推向前的動力…我們便根本無法繼續前進」(Michael Downey)。讓我們強調,要帶着希望生活,前進的每一步也應憑着愛:充滿信德和希望的愛……充滿愛的希望。那怕遭遇的有多麼痛苦,我們也要抱着希望,快樂地去面對。

 

怎去面對痛苦和死亡

生命在老化的過程中,必有苦難和痛苦,尤其到了最後階段:這就是人生。當遇到苦難和痛苦時,詛咒或忿怒只會帶來更多痛苦和疼痛: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我們當然要與痛苦對抗,藥物幫助了我們很多,但總有那麼一天,除了持續護理之外,藥物可以做的實在很少。對於基督信徒來說,是耶穌基督把[痛苦和死亡的啞謎]照亮了(梵二)。常以禱告的信德仰賴慈悲的天主,定能減輕負荷:求你憐憫我,天主,求你憐憫我,因為我的靈魂,一心向你投靠,投靠到你翅翼的蔭庇下,等待一切凶禍過去才罷(聖詠集57: 1)。

 

痛苦正面的意思便是愛,被釘在十字架,死而復活的主,仍充滿救贖的愛,便是個好榜樣。痛苦是我們的十字架,能救贖我們的十字架;如果我們效仿基督,便能補充基督苦難所欠缺的(參照哥羅森書1: 24)。

 

瀟灑地老去是叫我們要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份。與其他人一樣,老年人有權享受有價的生活和有價的死亡(聖若望保祿二世)。

 

年老就是提醒我們生命快到終結,死亡變得迫近。我媽媽常說:「死亡既不用想太多,也不容忽視。」我們作為基督信徒的,當然明白死亡並非生命的終結,而是在這塵世的生命的終結,不過,也但願是另一生命(永生)的開始:是與天主和衪大家庭一起的永生,這當然包括我們的至愛、瑪利亞和眾聖人。死亡就好像痛苦一樣,如果我們憑著愛,與基督的死亡結合,死亡便變成共同救贖的死亡(參照羅馬書6:3-5)。

 

聖詠集第73篇,是一篇美妙的禱文:

但以後,我要常與你同處,你已經握住了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聖訓來領導我,最後引我進入你的榮耀。在天上除你以外,為我還能有誰?在地上除你以外,為我一無所喜(聖詠集73:23-25)。

 

在我們下一專欄,我們將嘗試回答有關現今怎樣好好地變老:我們應如何對待長者。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