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報訊)天主教教友總會三月三日假西灣河的聖十字架中心舉行周年大會,該會過去一年致力福傳與推動教友培育工作;湯漢樞機致辭時勉勵信眾學習初期教會的信徒,勤讀聖言並服務窮人。
(2020年9月1日起生效) 1. 當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經已懸掛或黑色暴雨警告經已發出,信友應如一般市民,接受忠告,留在戶內,避免戶外活動,以策安全。 2. 在上述信號或警告生效期間,離家前往聖堂會有危險。故此,在這些情況下,信友毋須參與主日彌撒,但為本身的神益,他們仍須履行另一些善工,例如在家中閱讀聖經(主日彌撒選用的讀經較佳)或念玫瑰經。 3. 在上述第1. 項提及的情況下,不論是主日或平日,聖堂不開放。 4. 如信友罔顧上述第1. 及第2. 項指引而導致意外或損傷,教區當局及有關的司鐸將不負起任何責任。 5. 如八號(或以上)颱風信號或黑色暴雨警告,於主日或平日常規彌撒前兩小時除下,彌撒應如常舉行。 6. 該等信號或警告除下後,司鐸可按牧民情況,加開主日彌撒,以便教友參與。 7. 上述指引適用於婚禮及殯葬儀式。
文:林文森神父 耶穌會士 瑪竇25: 31- 46 「甚麼事都不做」,這就是今天福音的重點。若從某個角度看,可以說最大的罪就是這樣。場景是最後的審判,當然,別把它想得太詩情畫意。在福音中審判的畫面無意讓我們恐懼顫抖,內容本身的挑戰並非在未來,而是當下。能確保我會分到綿羊那邊最保險的方法是現在就成為愛人、關心人、容忍人、接受人的人。 有兩種人來到最後審判,分別用「山羊」(壞人)和「綿羊」(好人)形容。那麼,好人和壞人怎麼分別?很明顯,兩群人都很詫異耶穌的分法。「綿羊」非常驚訝,他們沒想到聽到這樣一番話。我們會感覺到,他們幾乎想不起來做過這些事情,可是的的確確他們至少有做過其中一些事情,不過,他們確定不是為了耶穌做了這些事情。「主啊,我們甚麼時候見了你飢餓而給你食物、見你口渴而給你水喝?何時我們接待了你或是你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又是哪時候你病了或是坐監,我們去看望你?」他們得到的回答更加讓他們吃驚。「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弟兄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然後他轉向「山羊」,稱他們是「可咒罵的」,責備他們沒有做到任何一件以上他提到的事情,還有,他們沒有在弟兄姊妹的身上認出耶穌來。 「愛你的上主和你的近人」,對我們天主教徒來說,兩者不可分開,也就是,耶穌真實地在我遇到的每個人身上。我對某人(也許我不是很在乎這個人)好,不是為了做善功,好讓耶穌在我的善功本子上添上記錄。如果我想在「綿羊」那群裡,我該主動去愛人,無論我的愛得到甚麼回應。天主就是這樣愛了我。只是盡了責任(不管是宗教的還是其他的)絕對不夠,光是說「我是個夠好的天主教徒」沒甚麼用。天主希望我不斷放棄自己原本走的道路,以愛出發去接近需要的人──飢餓的人、口渴的人、陌生人、窮人和赤身露體的人、病人和坐監的人。 要特別去愛這些人,因為他們迫切需要有人拉他們一把。我們要把注意力擺在這個審判場景的幕後,我們與主相遇不會和此生此地雷同,所以別費心思去揣測了。人也會好奇,所謂的公審判和私審判這種分類可信嗎?「人子與眾天使乘雲降下」,是聖經描述天主大能與超越性的典型圖像,並非我們的視覺體驗的描述。讓我們在此感恩禮中,求主賞賜恩典,讓我們能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每一個人表達我們對天主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