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貝爾遭醫院斷食斷水離世 教宗方濟各關懷其父母 (綜合報道)教宗方濟各早在2018年就為法國病患朗貝爾(Vincent Lambert)發出兩次呼籲,但他最終在本月11日遭拔除餵食及供水系統而離世。此前,教宗曾致電其父母,向他們表達關懷。 教宗方濟各對法國病患朗貝爾的悲慘事件投以莫大的關注。朗貝爾於2008年經歷了一場車禍後,一直處於「植物狀態」或「最少意識狀態」。今年7月2日,法國蘭斯醫院的醫護人員中止了朗貝爾的餵食和給水系統,認為繼續照護這名42歲的病患等同於不合理的頑強治療。然而,朗貝爾並非臨終病患,他的心跳和呼吸依然自主。
Month: July 2019
梵蒂岡傳播部門換血 教宗任命59歲布魯尼為聖座新聞室主任
(梵蒂岡新聞網訊)教宗方濟各任命了瑪竇.布魯尼(Matteo Bruni)為聖座新聞室主任,這項任命於週一(22日)生效。布魯尼於1976年11月23日出生在英國,畢業於羅馬智慧大學現代和當代外文系,2009年7月起在聖座新聞室供職,先後負責協調派駐聖座的記者,以及在教宗國際牧靈訪問時籌備和負責隨行記者的相關事務。布魯尼已婚並育有一女,除了意大利文以外,也通曉英文、西班牙文和法文。
大公運動秘書處:要站在窮人的一方
(梵蒂岡新聞網訊)大公運動秘書處在亞西西舉辦第56期培育課程。這個意大利平信徒運動在梵二大公會議後誕生,旨在推動大公運動。該組織負責人表明,基督信徒要選擇站在窮人這一邊。
尼加拉瓜主教險遭武裝人員襲擊 信徒保護逃過一劫
(梵蒂岡新聞網訊)尼加拉瓜馬塔加爾帕的主教阿爾瓦雷斯(Rolando Álvarez)日前險遭準軍事團夥的侵襲。主教親自稱,有幾位農民攔住他並告知有一些武裝人員正躲藏在樹後。一大群信徒陪伴主教來到武裝人員躲藏的地方,武裝人員落荒而逃。
海員是常被遺忘的一群 海洋主日:教宗呼籲保障海員的權利
(梵蒂岡新聞網訊)7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海洋主日」,在這一天特別惦記海員,並為他們、他們的家人和所有支持他們的人祈禱。教宗方濟各在當天發表推文表示,為海員和漁民以及他們的家庭祈禱,鼓勵人們盡一切努力保護和保障他們的權力。
美國神父和修女因參加反對移民政策的遊行而被捕
(梵蒂岡新聞網訊)美國由高龍龐中心、男修會聯合會等多個天主教團體本月18日在華盛頓舉行「公民不服從」遊行活動,反對美國政府在邊境實施的移民政策,特別是針對兒童的移民政策。
愛爾蘭主教要求倫敦重新考慮北愛法律修正案
(梵蒂岡新聞網訊)英國下議院7月9日以絕大多數票通過了兩項法律修正案,欲使在北愛爾蘭的墮胎和同性婚姻合法化。愛爾蘭的主教們指責上述法律草案輕率地破壞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1998年在北愛實現和平的聖週五協議。主教們因此呼籲倫敦政府重新考慮這項決定,同時動員北愛公民為維護未出生嬰兒的權利而有所行動。
平信徒的見證 瓜達露佩永遠相信並接受在她身上發生的一切都是好的(二)
文:徐祁霞 1950年3月,聖施禮華邀請瓜達露佩前往墨西哥,好把主業團的訊息帶到那個在遙遠的美洲,在當時是鮮為人知的國度。一位從未見過瓜達露佩的墨西哥律師見證了她在墨西哥短短的六年裡,留下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看到她在面對不可能的任務時,她的信德和自信心堅定不移。她實在的活出聖施禮華的超然精神:雙腳牢牢地站在地上,卻海闊天空地馳騁夢想……滿懷對天主深厚的信仰,瓜達露佩認清一切都是天主的旨意,因此,去了一個完全陌生,沒有任何謀生之道能帶給她『安全感』的地方,而在那裡開始生根。」在瓜達露佩聖母的護佑下,她在墨西哥開創了幾所大學生的宿舍;參與開辦高中;成立移動式診所,在最窮困的山區和偏遠地區提供醫療檢測,及免費的藥品。最大的冒險莫過於把一個位於Morelo省的蒙特法爾科(Montefalco)糖廠的廢墟重建為社區學習中心,來幫助周邊地區的農民家庭。現已有五千位年輕人及無數的成人受惠。今日已被改建為會議和避靜中心,以及兩所教育機構。
【走一趟有愛的朝聖路:聖雅各伯之路】(5) 那裡是有窮、甚麽是無盡
文:閑人 我們帶着急速的腳步,經過聖方濟教堂、聖馬丁修道院,再繞過噴泉、跨過台階,終於到達目的地奧巴拉多羅廣場。抬頭向上看,高聳入雲的聖地牙哥德康波斯特拉主教堂矗立於眼前,氣勢磅礴,雄偉得令人驚異。凝望着雅各伯的聖像屹立在教堂的巔峰,震撼人心,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一刻,朝聖路上的雨水、汗水和淚水已盡化成感恩、讚美與動容。 環顧四週,在遠處有騎單車的朝聖勇士亢奮地舉起戰車,在中央有少男少女鼓舞得歡呼吶喊。在我們當中,神父和小馬興奮得扔下背囊、蹦跳躍起,八月先生在揮舞國旗,眾女將們有的躺着拍、有的蹲着照。當下每一個角落,老少中青也流露出喜極之情。 可惜、因為內部工程,朝聖者未能跨過榮耀之門,亦無法一睹重量達八十公斤的吊掛大香爐,在大殿空中飛盪的驚人場面!也許這遺憾將成為聖年時再走一趟朝聖之路的理由。各人從另一通道進入殿內,雖然每寸空間都被層層的鐵架和厚厚的帳幔遮蔽,但跟隨着人潮可由祭台後方的小小通道上去,以秒刹的速度從雅各伯聖像的背部擁抱其金身,也總算是與聖雅各伯零距離相會了。接過老神父手中的祈禱文,再沿樓梯走進地下室,短暫停留在聖人的靈柩前祈禱後,便要步離大殿。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頒發證書,憑朝聖護照及所蓋的印章,全體成員皆成功領取以拉丁文書寫的朝聖證書。傳說擁有這證書的人,死後可獲赦免一半的罪過。 古城外九十公里的菲尼斯泰爾(Finisterre)被稱為大地的盡頭,儘管在地理上葡萄牙的羅卡角(Cabo da Roca)才是歐洲大陸的最西端,但卻絲毫沒有減少我們對菲尼斯泰爾的仰慕。朝聖路上最後一塊刻着0公里標示的石碑,就在此地。上輩子的朝聖者會在這裡脫去鞋、燒掉衣服,代表結束舊我,開始新生。葡萄牙詩人賈梅士(Luís Camões)曾經寫過:「陸止於此,海始於斯」【註】。歸零既是結束,也可以是個開始。那麽、那裡才是有窮,什麽又是無盡? 人生就是一場冒險歷程,在每段經歷中,天主讓我更新,成為更棒,也一點一滴地告訴我此生的目的、未來的方向。「善良忠信的僕人……進入你主人的福樂罷!」(瑪25:21) 【註】原文是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葡萄牙語)
【聖言啟航】最好的祈禱
文:梁展熙 丙年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現代人流行講究理性,但高舉理性的人一般會覺得在人生中遇事要祈求上主是相當困難。對他們來說,朝拜天主,事事感恩,反而容易,因為承認(1)生命是個恩典和(2)世上有個超性的存在——我們稱祂為天主——是理性容易信服的事。但要求這個超性的存在來解決我們的日常事務,就似乎是太天真,甚至不應該,因為這樣好似把這個超越人類的存在拉得太接近人。然而,祂那維持一切存在的天主,難道不也會支持我們安然渡過一切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問題嗎?還是我們所認識到那些物理學上的、心理學上的、經濟學上的,以及社會學上的法則真的是如此包羅萬有,以致連容納天主的些微空間也沒有?難道這些法則不是祂無時無刻維持我們的存在的奧蹟的一部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