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分類 All categories 本地 Local

聖若瑟大學(USJ )可能率先在神經科學和教育方面推出學位 校長薛沛德神父:要提高教育程度,必須提高教師素質

文:Marco Carvalho
譯:何紹玲

在聖若瑟大學(USJ)的2019開放日上,大學校長薛沛德神父向《號角報》透露他們未來的計劃,除了加強現已提供的學術課程,他們正計劃推出新的[神經科學]碩士學位,這是澳門首個由三所不同大學一起授予的學位,如試驗成功,將接續開辦[教育系]及[工商管理]碩士課程。

 

聖若瑟大學於2020年有什麼展望呢?上星期你提到你們已向國家當局遞交文件,表示你們是非常歡迎國內學生報讀你們課程的。去年9月聖座和北京政府簽署了一項重要協議;你認為中國當局會終於同意他們的學生入讀聖若瑟大學嗎?

我們就讓時間去解決問題吧,我不大喜歡設定時間表,我們是在11月提交申請書的,現在正等待各部門審批和通過。所以暫時在這方面,我是沒什麼可以補充的了,我們只能等待事情的發展……

 

最近大學曾接待中國內地一些大學的代表,此舉並非首次,是個好現象嗎?這是否意味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學將視聖若瑟大學為未來的合作夥伴?

我們之所以被邀請主辦﹝校長論壇﹞,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澳門當局的高等教育局覺得聖若瑟大學現時提供本地的是優質教育,當中帶有一點國際色彩……這正是中國政府要求澳門發展的方向:文化的交匯、語言的交流、成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平台。我們是一所天主教大學,與葡萄牙的大學有着密切的聯繫,因此,我們被視最能為澳門實現這一目標的學府。我們很高興能主辦這論壇,我認為進展得不錯。我們還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機構合作一些我們的方案,例如﹝科學及環境研究所﹞便有些持續的項目,研究所的實驗室設在內地。我們的﹝創意產業學院﹞更與中國大陸的高等教育機構有緊密合作,他們會提供澳門沒有的設施;我們也有學生交換計劃,沒有什麼問題。澳門的聯絡辦公室常告訴我們他們極支持和關注我們的工作,大可放心,猶如向我們派了定心丸,所以這方面也不是問題了。現在唯一的問題便是簽證;當大學最終在內地成功註冊為大學之後,學生們便可以報讀並申請簽證來到這裏,而時機一到,便馬到功成。中國是大國,他的複雜性遠非我們能估計何時對他們是最適當,他們也必須按照程序去衡量事情。我們是第一所踏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天主教大學——絕對可作個案研究。雖然自19世紀,這裏已有天主教大學,但後來全都離開了,部份去了台灣,而明顯地他們現在是沒有互相接觸的。現在最重要的是必須把工作做到最好、不斷改進。除此之外,暫時也沒什麼需要擔心的了。

 

你剛才提到科學課程方面的合作;明年推出的[神經科學]碩士學位將會與一葡國大學合作,就課程計劃而言,你們明年還會有什麼新方案呢?

我們目的並非追求新穎。一個小規模的大學必須要有固定的課程,這是大學的支柱,我們也不例外,這些課程是否鞏固便要讓它運作數年才知道,到時便能成為招攬新生的優質課程。我們有很多這樣的課程,目前碩士課程有四項,其中有兩項都是求過於供,我們要把報讀者拒之門外,因學位不夠分配。我們希望將數字保持在可管理的範圍內,以便他們的論文可以得到適當的指導。去年,我們的碩士生人數首次超過我們的學士生數目,還好,學士生人數並未有下跌,只是報讀碩士生的人數上升了。我們正試辦﹝神經科學﹞碩士學位,我們也想看看由多家學府為同一課程共發文憑這條新法例可否行得通。我相信在澳門這是一項嶄新的嘗試,我們也想看看他們如何審批,這一次必須得到葡國高等教育評估和認可局批准,我們等着他們的反應,他們正在審閱,如果成功,我們便會繼續試辦商科課程;教育系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領域。談到教育,我們可能是澳門最成功辦教育的教育機構。我們的教育部門辦的課程都有足夠的學生;我覺得,策略很重要——澳門有很多天主教學校。我在我的講詞中已說過:教育最能提高澳門的質素,使澳門能以平常心成功地去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挑戰。要提高澳門的質素,我們便必須提高教師的素質。我們正努力做到這一點,而我們的學士、研究生、碩士和博士課程,再加上即將啟動的教育研究中心,我們相信必能匯集所有分析和研究,一定有助本澳學校去改善他們提供的教育質素……這些都是我們為本澳努力做的事情。

 

聖若瑟大學可能是本澳最國際化的大學,但同時它也會與這裏其他大學保持牢固的聯繫。但我說的是要重燃對[澳門土生葡語]的興趣。這會是USJ願意保持或培育的嗎?

會!我們的人文學院院長百仕達教授是土生葡語專家,我認為,參與本土的澳門文化也同樣重要;不過,我們這樣運作也不容易,因一切的經費差不多都是依賴學生費用,況且,我們獲得的補貼亦非常有限,但當局對國際性的會很慷慨,所以收生不多的學院,若要分配人手為特別的學術研究工作便會有點困難了。例如[歷史與遺產研究]:我們今年首次試辦,實際我們也付出很大,但我們覺得無論怎樣也要繼續,我們每年都會大事宣傳,可是報讀人數低於正常,只有三至四位澳門居民,對這種學科,確實不太化算,但都是為了澳門的長遠利益,因為如果澳門想在大灣區站穩腳跟,它便要在歷史與遺產方面下點功夫:多反映其文化之獨特性及如何能回饋到社區;通過展覽、教學、終身學習、深入學校網絡、與這裏的學校攜手教授本地文化。但目前我們都遇到不少掣肘,我們覺得在策略上要助澳門某些領域,應作投資,可惜我們缺乏資金。

 

你認為澳門政府應否邀請本地的主要經濟主體或博彩經營者去資助這裏的高等教育機構呢?

我從沒這樣想過,所以我沒有確定的答覆。我們與金沙中國有着良好的合作關係:在業務范疇上,我們也有協助他們組織人事部的架構;最令我們感動的便是颱風天鴿過後,他們向我們伸出援手,這好意最窩心。至於他們資助的項目,我們會繼續跟進。

 

來到最後的問題了:是關於USJ最獨特的特徵——你們的宗教研究學院。我們留意到這學院的學生人數逐漸增加,雖然緩慢但算穩定。另外亦看到澳門慢慢成為召喚的新地方;同時也吸引了一些對神學感興趣的在俗教友,報讀宗教研究。這現象到底有多好,又如何能有助於加強天主教會? 

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歐洲我們都留意到這情況,尤其在北歐國家,越來越多人報讀神學、宗教研究等等,因為人們意識到宗教是文化的一個重要方向,可視它為張力的根源,也可以是一座橋;因為宗教的領導人可以為社區對立的團體解決一些爭議,成為他們的橋樑。我們看到一個例子,發生在幾日前,教宗方濟各接見了來退省的南蘇丹領導人,還親吻了這些領導人的鞋子,和教宗一起的還有英國坎特伯里大主教,所以我們目睹基督宗教中兩位領導人,為了促進南蘇丹的和平而聚首一堂。我遇過一些商界的人,我問他們修什麼科,他們告訴我:「我修讀神學。」答案很有意思,因為神學教懂我們社會的根源、文化的根源,及一切價值觀。這點很重要,因為如果要在社團和人一起工作的話,我們必須理解和配合他們的價值觀,及他們對生命的想法……神學是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USJ MIGHT LAUNCH PIONEERING DEGREES IN NEUROSCIENCES AND EDUCATION“ –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you have to upgrade the quality of the teacher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